鞍山奥鞍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职工在赶订单。胡广靖 摄
鞍山政务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热情地为企业代表提供查询服务。孙 羽 摄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鞍山充满活力。陈 琳 摄
本报记者 刘家伟
核心提示
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健全完善营商环境建设体制机制、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有利于发展的市场环境等重点,构建党委和政府与企业互动、与群众互动、与基层互动的“三个互动体系”,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落实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截至8月底,鞍山全市累计实有市场主体263365户,同比增长11.59%;实际到位内资180.51亿元,同比增长12.5%;签约重点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96个,计划投资总额327亿元。
健全完善营商环境建设体制机制
初秋时节,走进位于鞍山经济开发区的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满眼是火热的生产场面。伴随着起重机的运行,一套套永磁传动设备不断下线。
“订单一个接着一个,上半年产值至少同比增长30%。目前,公司5G智慧工厂项目正加紧建设,项目达产后,产能将提升4倍到5倍。”董事长马忠威信心满满地表示,将不断努力把稀土永磁应用延展到医疗、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大领域,为推动稀土永磁的高端应用进一步贡献力量。
如果把企业比作树木,那么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背后,正是鞍山市为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付出的努力。
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鞍山市从健全完善营商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入手,持续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鞍山市首先建立了营商环境建设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同时,领导小组下设法治体系建设、诚信鞍山建设、金融环境优化、市场环境优化、贸易便利化改革、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减负推进、政务服务创新、营商文化建设9个专题组,分别牵头推进各领域重点工作。
在此基础上,鞍山市明确营商环境运行机制,制定出台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及9个专题组的工作职责,合理调整单位组成和人员结构,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同时,聚焦企业需要跨科室、跨部门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营商环境专员(团队)制度,从全市党政群机关及国有企业集团中选派了182名分管负责同志和中层干部担任营商专员,在政府和国有企业两个层面组建了17个专员团队,挖掘各部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潜力,打破职能部门间、国有企业间的条块分割和业务壁垒,以专员及团队的精准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亮点。
此外,鞍山市还不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密集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80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制度性文件,其中,从放宽企业投资准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整顿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行为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突破性大的营商环境优化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今年年初,在深度学习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后,以“应对尽对”为原则,以“可量化、可操作、可考评”为标准,形成了全市今年137项对标先进、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举措及责任分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对标落实。
鞍山市还以党组织为主线,以民心网(8890平台)为互动总平台,在全市积极构建党委和政府与企业互动、与群众互动、与基层互动的“三个互动体系”,打造全员参与、全社会动员、全方位落实的大互动工作格局,充分调动企业、人民群众和基层“三个积极性”,激发城市活力,提高城市环境竞争力。
营商环境各项改革加码发力
“真的很便捷!以前注册一个商标得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就几个月,而且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太方便了!”谈起办理商标注册申请的经历,在鞍山经营咨询公司多年的于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于先生的感受,正是鞍山持续推动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产生成效的缩影。鞍山市通过采取打造简政放权升级版、大力推行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措施,不断持续深化各项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打造简政放权升级版。鞍山市着力精简市本级行政职权,去年,组织开展两批次行政职权事项调整工作,全年取消下放调整了413项政务服务事项。今年,继续精简事项数量224项,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中市本级仅保留了1264项政务服务事项,精简比例达14.6%。同时,务实调整部分行政权力事项实施主体,在权力下放过程中,针对部分县、区缺少专业人员,专业设备以及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等原因造成无法承接行政权力的现象,按照“实事求是、动态调整”的原则,经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后,及时收回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在内的4项行政权力,彻底解决下放权力不配套、不衔接等问题。
大力推行商事制度改革。鞍山市积极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解决开办难,并实施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并联办理的工作模式,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市本级办理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1个工作日内完成。同时,在全市143个银行网点开通市场主体登记代理服务,安装自助打照机,实现自助打印营业执照,并对国务院首批次推开的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中有审批权的48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还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年初以来,鞍山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印发了构建全域一体化审批工作体系方案,积极建立市、县(市)区和开发区上下统一的审批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全域通办”“异地可办”的市县两级一体化审批新机制,着力提升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目前,4个城区已科学划转了政务服务职能、人员编制及工作人员,同步调整了相关部门“三定”方案;审批、司法及行政权力划出单位均已签订委托协议和移交协议;完成了与市行政审批局下放行政审批职权的工作衔接;制定了审批服务标准化方案;“一个印章管审批”工作正加快推进。
着力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鞍山市持续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在线咨询、在线预审、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办理模式,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除因涉密和对场地有特殊要求而不能集中办理外,其余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和市级各分中心集中办理。同时,制定并公布了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各两批次的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年底前全部高频事项具备“最多跑一次”条件。
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鞍山市出台了《鞍山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按照“四统一”的要求,明确了各审批阶段划分,制定各阶段业务办理流程图,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体时限由原来的近200个工作日压缩至70个工作日以内。同时,项目立项、用地审批、工业项目规划、施工许可证等关键事项和关键环节下放至县(市)区,累计“减、放、并、转、调”事项及取消减少审批条件数十项。
实施容缺受理。鞍山市对于基本条件具备、关键材料齐全、但非关键性材料欠缺的事项,在申请人作出相应承诺后,审批部门在容缺状态下立即开展审批服务,使企业准备材料和审批工作同时进行,待企业材料补全后同步发证,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方便。上半年,全市办理告知承诺业务2020笔,办理优化准入服务业务4372笔。
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众所周知,当前,人才、技术、资金的流动,已呈现出向法治环境良好区域集中的规律,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便拥有竞争优势。
为此,鞍山市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营商投诉案件办理等方面不断发力,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方面,鞍山市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完成存量文件专项清理,修改、废止一批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保障不同所有制主体在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标投标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同时,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决定》,将发证产品种类从24类压减至10类,压缩发证层级,减少产品单元。
在严格规范涉企检查方面,鞍山市切实落实好涉企检查计划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实现各部门监管信息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同时,进一步落实好涉企行政处罚案件事后备案审查制度,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过错、裁量不合理等情况,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方面,鞍山市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在去年的整治成果基础上对失信问题台账进行更新,对无分歧拖欠账款全部制订年度还款计划。
在加强营商环境投诉案件办理方面,鞍山市始终以切实解决企业群众诉求需求为工作基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优化投诉受理流程,充分发挥8890平台在数据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提高受理企业群众投诉即时感和定位的精准度,对涉及多部门办理案件,及时会商、强化督办,涉企投诉案件办结率稳步提高。
在推动营商环境地方立法方面,鞍山市在积极宣传贯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基础上,自去年10月开始便着手对本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近年来先进地区已普遍实行的成熟经验进行归纳提炼,启动营商环境地方立法。今年3月底,鞍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已编制完成,并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将根据人大立法进程,力争早日以地方法规形式细化落实国家条例及省条例。
努力打造利于发展的市场环境
“新项目缺资金,有人协调解决;产品销售势头放缓,有人帮助拓展渠道。”日前,鞍山新磁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给鞍山市相关部门送来了感谢信,并带来喜讯,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等产品的产销已恢复正常水平。
新磁公司的喜人发展态势,正是鞍山市以实施带薪培训、包保帮扶、金融助企等“春风行动”系列工程为主要载体,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其活力产生成效的缩影。
鞍山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到企业现场办公制度,出台市委常委会担责制度,进一步深化政银税企对接服务,聚焦解决项目企业面临的问题,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现场办公,推动企业挖潜提质增效。
鞍山市选派1.7万余名优秀干部深入各类企业,协调落实相关惠企政策,“一企一策”帮助解决企业产能释放不充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供销渠道受阻、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有序有力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打造利于发展的市场环境,鞍山还以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等为重点,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鞍山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办税便利度,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复工达产,统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前7个月,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5.3亿元。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鞍山始终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清理涉及市场准入、投资经营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各类行政审批。严格执行非禁即入,放开民营资本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鞍山市采取系列措施,积极打造诚信经营环境。今年以来,积极引导、督促、帮助企业修复自身信用,守法经营,为企业顺利取得相关专项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提供了支持。同时,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诚信企业倾斜,充分发挥信用在贷款融资中的杠杆作用。
不断厚植“富养之土”,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鞍山正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为实现高质量振兴发展不断注入全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