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人黄福英十四岁加入卫生队

迎枪林冒弹雨救治伤员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17日

14岁,今日处在这个年龄的孩子,读书、玩耍,被父母呵护。而黄福英14岁时,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救治伤员。记者采访时的黄福英老人慈祥乐观,她指着脑门上因弹片留下的疤痕,轻描淡写地讲述着十几岁时负伤的经过,仿佛在说别人的事情。记者问她上战场前是否害怕过,是否埋怨过父亲?她说那时心思都放在学习救护上,完全没想过害怕,而父亲送她时转身的背影,让她感受到了父亲的不舍。

卫生员

黄福英

现年84岁

入朝年龄

14岁

入朝时间

1950年10月

参加战役

清川江战役

所属部队

后勤部队

提示

在营口市西市区滨河大街,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建筑,里面住着的都是曾经叱咤风云、奋战疆场的老战士。其中,近20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们平均年龄达90岁。这些老战士中,有一位14岁入朝作战的女卫生员,她不仅救治、转运伤员,还及时发现敌军投下但未爆炸的燃烧弹,确保了整个队部的安全。

4月29日,记者走进营口市光荣院,听黄福英老人讲述70年前在炮火硝烟中救治伤员惊心动魄的经历。

父亲为女儿报名参军

4月29日9时许,记者走进营口市光荣院,十余位老人正在一楼大厅做操。这些大多9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身体依旧健朗,不失军人当年的风范。

黄福英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女兵。

“我爸是军人,我参军受他很大影响。”黄福英说,小时候,父亲常年在部队,她和弟弟都是妈妈一手带大的。“1948年,我12岁的时候,妈妈因为劳累,再加上长期上火,生病去世了。我和弟弟被舅舅领回了老家盖州。舅舅家经济条件一般,再添俩孩子,日子更艰难了。”

黄福英的父亲随部队回到营口后,看到这种情况,就把黄福英姐弟俩带到了部队,开始在部队里生活。黄福英回忆说:“我当时跟部队里文工团的女团员们住在一起,我爸所在的部队走到哪儿,就把我们带到哪儿。”

在部队里生活,黄福英个子长得比同龄人高出一头,刚刚14岁就已经长到了1.5米多。

1950年,黄福英父亲所在的部队新组建一个卫生队,父亲就替她报了名。“当时爸爸说,看你长这么高的个子,当兵吧,参加卫生队,给国家出点儿力。”就这样,在部队生活了两年的黄福英正式当兵了。

加入卫生队之后,黄福英跟随部队来到了丹东,紧急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救护知识培训。提起那时的学习,她说:“我学习非常认真,学会了很多医学护理知识,怎么包扎伤口,怎么抢救伤员,怎么给伤员上药……大夫都手把手地教我们实际操作,不仅要求我们在包扎护理方面有很强的专业性,而且要求我们动作迅速,因为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

1950年10月,黄福英背着药箱,乘上军用解放车,随着部队奔赴朝鲜新义州。

在得知女儿随部队要去抗美援朝前线时,父亲为女儿送行,“临出发前,爸爸嘱咐了我很多,但是在部队开拔的那一刻,他没有回头看我。我现在理解了他那时的心情:孩子就要随着部队上前线了,既高兴又十分不舍。孩子要上战场了,怎么可能不惦记?但是女儿能为国家出力,又感到特别光荣。”

抢救奄奄一息的伤员

到了前线,黄福英和1名男卫生员、4名担架队员分到一组,负责前线伤员的包扎和抢救工作。她每天背着药箱在炮火中穿梭,救治伤员,虽然年龄小,但为人机敏,手脚麻利,得到战友们的夸奖。

“父亲对我影响很大,尽管我比班里的其他卫生员年龄小,但是我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父亲经常叮嘱我:孩子,你在部队要听班长的话,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战场上一定要勇敢,不要退缩。” 在朝鲜战场上,黄福英没有与敌人正面交锋,但作为一名卫生员,她每天面对的是那些在战场上受伤的战士,正是从他们身上,让黄福英看到了牺牲、奉献、刚毅。

让黄福英记忆最深刻的是参加清川江战役。黄福英所在的后勤部队队部紧挨着高射炮阵地,经常遭到敌机的轰炸,“我们看到信号弹升空,就知道敌机来了,大家立即跑到防空洞隐蔽。敌机来时常常疯狂扫射轰炸,子弹、炸弹就像下雨一样。”一阵扫射轰炸过后,黄福英就得马上随着担架队员一起飞奔着去抢救伤员。每当他们穿过硝烟,找到尚有一丝气息的战友时,无限的悲愤涌上心头。她要先给伤员喂水,再缝合伤口,最后包扎,每个环节都小心翼翼。

许多志愿军战士虽然身负重伤,但特别坚强。黄福英清楚地记得,一次敌机又来轰炸,高射炮团的战士们奋勇反击,一串炸弹落下后,一名高射炮手的胳膊被一块大弹片击伤,鲜血猛地流了出来。她和担架队员迅速跑上前,将伤员转移到防空洞内。

“他胳膊上的伤口很深,有十多厘米长。我和另一名卫生员一起将他的衣服剪开,先是止血处理,然后消毒,最后用绷带包扎好。整个过程,这名战士始终忍着疼痛,一声没吭。”黄福英说,志愿军战士们的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她。

发现燃烧弹保住队部

黄福英不仅抢救和转运伤员十分专业、果敢,她还非常细心。正是她的这种勇敢和细心,使她所在部队的队部和数百名战友避免了一次发生重大伤亡的危险。

“有一天,敌人的飞机轰炸过后,我刚到队部的外面,就看到远处一个东西被土掩埋了一半,开始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往回走时越想越觉得有些不对劲儿。”黄福英说,当时,她下意识地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过去,仔细看看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当走到那儿,近前仔细看时,黄福英吓了一跳,那个东西竟然是一枚没有被引爆的燃烧弹。从位置上看,这枚燃烧弹紧挨着队部,而队部里当时还有数百名战友,如果它一旦爆炸,整个队部就将面临被烧毁的巨大危险,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黄福英马上向队部负责人报告。随后,部队找来排弹专家,小心谨慎地将这颗燃烧弹运到了清川江,进行了引爆。由于她的及时发现,避免了重大伤亡,部队给她记二等功一次。

无论是在炮火中抢救伤员,还是在队部外发现燃烧弹,黄福英说她从来没有害怕过,也没想过自己如果负伤了会怎么样。她在朝鲜前线,始终记着父亲对她说过的话,一心只想着要把上级交给的任务很好地完成。

1951年,黄福英正在抢救包扎伤员时,敌军扔下的炸弹造成她头部多处受伤,她说:“当时,我的整个脸都肿了起来,后来我被送回国内的后方医院养伤。”

1951年11月,黄福英被调到丹东浪头机场做地勤工作。

1952年5月,她复员回到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