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茂友至今保留着巴金的签字留言

凯旋后含泪抹掉日记上的“遗嘱”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17日

在三次校对了记者的稿子后,程茂友才合上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他告诉记者,精准地还原抗美援朝战场的那些事迹,是他的责任,也只有这样,他才算不辜负那些牺牲的战友。他说自己还会坚持去学校为孩子们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这是他愿意做的事,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更不要忘记那段历史。

通信兵

程茂友

现年90岁

入朝年龄

22岁

入朝时间

1952年

参加战役

上甘岭防御战和金城反击战

所属部队

第46军

提示

5月,沈阳的阳光正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程茂友已经许久没有出门了。但对于记者的采访请求,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于70年前那场抗美援朝战争,程茂友有着深刻的记忆。这不仅仅因为他曾是战争的亲历者,更重要的是,他把战争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了日记本中,也记在了自己的心里!

领一个排做“活人电线杆”

在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作为红色思政课辅导员的程茂友,还有一个名字:爷爷导员。他经常给大学生们讲革命传统、讲国防教育。他说自己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是一名幸存者,我要让更多人知道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的点点滴滴,已深深刻在老人的心里。

1952年,程茂友作为第三批入朝志愿军战士的一员,赶赴战场。当时,他的职务是志愿军第46军通讯队队长。

程茂友告诉记者,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战场通信联络十分困难,团以下的有线电基本难以保障,保障指挥和步炮协同通信主要靠无线电。营以下靠步话机通信,团以上靠电台。入朝后部队开始在团成立报话排,作战时根据需要临时向营连派出。

程茂友说,尽管团以上有线通信有保障,但也很困难,还是要靠战士们在敌人的炮火下拼搏。

1953年夏天,程茂友所在部队参加了金城反击战,他带领一个排,在敌人三道炮火封锁区内,用活人做“电线杆”,来保证战斗中通信的畅通。“我们当时架设和维护最艰难的一条电话线是军前指(前进指挥所或前进指挥部的简称)到133师前指的。为了保证线路畅通,我们要在线路间每隔一二十米就挖一个防炮洞。每个洞里安排一名电话员,带着电话线和工具,负责随时维修炸断的电话线。”程茂友回忆说,后来,他们还给这个方法起了个名字:藏猫猫战法。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挖防炮洞是极其危险的事,经常挖着挖着就被敌人炮弹炸起的碎石埋上了。在朝鲜战场上,通信兵的伤亡比例很高,尤其是团以下分队的通信兵。“有一次,我们几十个人在防炮洞里呆了四天四夜,电话线被炸断了69次,维修点多达200多处。”他说,炮声太响,许多战士从战场上退下来都患上了间歇性耳聋。

随身携带的小本记录了上甘岭防御战

在记者采访程茂友时,他提到次数最多的战役就是上甘岭防御战和金城反击战。

在上甘岭防御战中,程茂友所在部队在西线战场协助作战。在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当年这场战役的一些数据:美军调集第7师空降187团、伪2师、埃塞俄比亚营共11个团零2个营(战役中另补充9000人)、18个炮兵营,大炮300余门,坦克170辆,飞机3000余架次,兵力共6万余人。对志愿军两个连坚守的不到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最多的一天足足扔下30万发炮弹。

“当时朝鲜的铁原、平康、金化三郡被美军称为铁三角。我军占领的是平康及各中部的制高点。当地有座山名叫五圣山,它的背后就是平康平原,一旦美军越过这座山,装甲部队就可以畅通无阻。所以这个地方相当重要。”程茂友说,当时美军想要占领的就是五圣山主峰东南4公里的上甘岭地区。

当时美军想出的办法就是“超级火力”,程茂友还清清楚楚地记着这样的场景:敌人炮弹如雨倾泻,那个小山头上几乎没有树和草了,山头炸出2米深的松土,战壕这样的地面工事早就没了,当时坚守阵地的两个连,在敌人步兵进攻前伤亡就已经达到60%。

“在敌人猛烈炮火下,志愿军战士当时只能退入坑道中,也就是进入山洞里。”程茂友回忆,白天战士们躲在山洞里,晚上出击夺回阵地,就这样志愿军战士足足坚守了43天。

程茂友回忆道:“我军当时共投入第15军、第12军,炮兵2师、7师,火箭炮209团,第60军炮团,高射炮601团,各种炮185门,总兵力近4万人,战斗中共向敌人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打退敌人营以上兵力的冲击进攻25次,营以下的攻击650余次,战士们守住了阵地。”据程茂友介绍,上甘岭防御战,我军伤亡总数共计1.15万余人。

上甘岭防御战胜利后,我军开始打响金城反击战,战役打了近2个月,战斗139次,突破了敌人4个师25公里的防御阵地,收复了240平方公里土地,直接打入敌人阵地纵深处!

“上甘岭防御战和金城反击战最大的意义是让敌人彻底失去了信心。倾其所有却连两个小山头都没有打下来,他们终于意识到失败只是早晚的事。”程茂友这样认为。

金城反击战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不久,《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金城反击战前在日记扉页写下“遗嘱”

从朝鲜战场回国,程茂友说自己带回最珍贵的东西除了一些书籍,就是一本紫红色封皮日记本。

从奔赴朝鲜战场那天开始,无论战斗多么艰苦,程茂友都坚持读书学习,记日记。在参加金城反击战前,他在日记的扉页曾写下一段“遗嘱”:“亲爱的同志,当你捡到这本日记,可能我已经牺牲了,请把这本日记交给我的家人,谢谢你!”

如今这段“遗嘱”已经从日记本里抹掉了。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段话?程茂友回答:在战场上的所有志愿军战士,做好了随时可能牺牲的准备。我当时想的是,即使牺牲了,也希望祖国人民能了解这场战争,了解那些牺牲的战士。

谢国藩是程茂友的战友之一,1953年7月,时任师通信参谋的程茂友随407团向敌陆军一师发起进攻,谢国藩任二连报话员。战斗异常激烈,连长、排长先后牺牲,志愿军战士打退了敌人八次进攻。

“后来步话机坏了,没办法指挥,炮弹不知道往哪儿打。关键时刻,正在062阵地的谢国藩拿起从美军手中缴获的报话机,大声呼喊:向062开炮!最后,敌人一个营全被消灭,我军胜利完成任务,报话员谢国藩荣立战功。”程茂友说。

他记得那些牺牲的战友:在盘肠大战中,三次负伤仍不下战场,最后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的罗连成班长;在马踏里东山进攻战中,用身体堵住机枪口的二排副排长谌木森。“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程茂友说。

在日记本中间,贴着一张半个世纪前的珍贵签字“程忠孝(程茂友曾用名)同志,祖国人民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当年巴金到程茂友部队采访,时任师部参谋的程茂友陪着他采访,临走时,巴金在程茂友的日记本上写的话。

这些战友、这句话都成了他以后前进路上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