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刘文昌(中)在辽宁航天凌河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与工作人员交流。本报特约记者 仇一军 摄
本报记者 张 旭
提要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作为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朝阳曾长期饱尝人才短缺之痛。为补齐科技创新短板,2018年,朝阳市组织实施了“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产业园区及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等柔性方式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截至目前,朝阳共有310家企业与100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合作项目达365项,转化大学院所科技成果318项,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3683人次。
熔球、拉丝、织布,9月4日,在凌源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炜盛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炜盛”)各个车间正在紧张地生产。
“公司生产的玻璃球1500元/吨,制成玻纤达到5500元/吨,制成玻璃纤维布达到9000元/吨,从玻璃球到玻纤再到玻璃纤维布,产品产值翻倍增长,南京玻纤院的技术支持是辽宁炜盛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公司部门负责人阎青介绍说。
辽宁炜盛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高性能玻璃纤维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南京玻纤院是国内玻纤产业发展的权威专业院所。2018年7月,辽宁炜盛与南京玻纤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南京玻纤院全程为辽宁炜盛提供技术保障、产品研发等服务。两年来,辽宁炜盛柔性引进南京玻纤院周拥民教授等专家6名,依托南京玻纤院科技成果,不断接长产业链条,企业发展后劲十足。
不唯地域引进人才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而对作为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朝阳而言,人才短缺是不可回避的痛点。
多年来,朝阳产业结构单一且低端,经济总量小,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少。据介绍,2017年以前,朝阳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7个、高新技术企业44家,仅占全省的1.7%,科技创新能力极弱。
朝阳是省内唯一没有省属专科以上高校的城市。据2017年人才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朝阳市拥有各级各类人才18.5万人,占总人口的5.4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近7个百分点;全市拥有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20615人,占人才总量的11%,正高级职称1054人,占人才总量的0.6%,且大部分专家都集中在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总量匮乏,不足以支撑振兴发展需要。
高校院所是汇聚创新资源的“源头活水”。2018年是国家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之年。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朝阳市抓住这一机遇,组织实施了“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等柔性方式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实现“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截至目前,朝阳全市共有310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东北大学等100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合作项目达365项,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318项,引进高层次专家3683人次。
开辟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振兴发展新路径
人才流动有“跟随效应”,往往是引进一名关键人才,能够吸引一批与之相关的人才跟随而来。
朝阳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领域急需人才支撑。两年前,朝阳县民营企业天马集团与东北大学合作,投资1亿元,联合创建了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由东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孙传尧领衔,吸引了科研开发及技工队伍106人。其中,博士17名、硕士53名、教授及教授级高工8名,重点研究复杂难选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技术,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和行业“成长的烦恼”。
两年来,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研发出铁矿悬浮磁化焙烧技术等9项技术成果,获得发明专利近百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今年1月,东大矿冶研究院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难采选铁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通过项目牵引,吸纳“高端智力”,引进一批高水平专家和团队,“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成为朝阳创新发展的发动机。据统计,目前,朝阳市省级及以上科技研发服务平台79个,其中,拥有国家级平台14个,近3年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数量达到2018年以前所建平台数的总和。企业在创新能力建设、成果转化和专利获取等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朝阳全市科技研发投入申报值达13.02亿元,申报数为2018年完成值2.18亿元的6倍。
“‘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开辟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新路径,为朝阳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集聚发挥了强有力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更为发展动能转换、坚定发展信心增添了无限的动力和希望。”朝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朝阳市委组织部部长老颜武说。
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融合
聚焦产业方向、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这不仅需要高端专业人才的行动引领,更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来具体实施。
9月4日,在凌源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航天凌河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凌河汽车”)总装车间内,刘文昌正在与工作人员探讨科研项目对接问题。刘文昌是辽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原副院长,现为凌源市政府挂职科技副市长。
2018年,凌源市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对科技、人才需求迫切。而辽宁工业大学是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校企联盟牵头单位,与凌源市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中,朝阳每个县(市)区从合作的高校院所选任1名挂职科技副县(市)区长,专门负责“大学进园区进企业”校企对接工作。
目前,在刘文昌的推动下,航天凌河与辽宁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全方位项目合作,其中包括建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共建汽车研究院、共建大学生实践培训基地,研究生培训基地,辽宁工业大学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技术人才,为凌源汽车产业发展积聚力量。
“高等院校有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企业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学进园区进企业’使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实现了产业、企业与高校院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刘文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