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记录 以档案留存

留下脱贫攻坚最鲜活的“辽宁记忆”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11日

省档案馆工作人员任大健在铁岭市西丰县满族乡松岭村采集影像资料。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文并摄

核心提示

如何用光影记录、用档案留存我省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省档案馆于今年“国际档案日”前夕启动了主题为“聚焦脱贫攻坚、档案见证历史”的档案资料征集和影像资料采集工作,讲述辽宁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记录选派干部在乡村的工作足迹。3个月过去,现在省档案馆已完成图片采集3000幅、视频采集50余个,面向扶贫干部征集扶贫材料共计213件,初步留存了扶贫开发的“辽宁记忆”。

省档案馆启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档案资料征集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省档案馆启动了我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档案资料征集和影像资料采集。征集内容包括,反映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与选派干部在乡村工作期间的有关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实物,亲历者收藏的文件资料、图书报刊、媒体报道、个人日记、手稿、笔记、信函、著作和口述回忆文章等;采集的照片、视频集中反映扶贫开发工作与选派干部在乡村工作期间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等,亲历者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过程和成果等,扶贫开发工作与选派干部典型人物事迹等。

省档案馆有关负责人说,脱贫攻坚档案的立档规范和完整、准确、真实、全面,直接关系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是否精准,关系到帮扶贫困户的措施是否精准,关系到贫困户出列是否精准。我们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征集、采集好我省脱贫攻坚的工作历程和工作成果,记录好我省党员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彩画面,这将使档案工作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留下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鲜活档案资料

记者了解到,在征集和采集过程中,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发掘出很多发生在辽沈乡村大地上帮扶过程中的感人故事。麻小军是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到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八里卜村的“第一书记”,他立足村情,先后争取项目资金近200万元,修路、建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械、建造高标准温室大棚,为村民们聘请了广场舞老师、邀请了美发师、引进了满绣扶贫车间、开展了种植养殖培训、建立了村法律服务站等,他也因此成了村民们心中的“家里人”。周晓楠是省作家协会派驻到本溪满族自治县高官镇的扶贫干部,她采取文化扶贫的方式,带领大家建起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14个村建立了不同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全镇登记志愿者3300多人,组建115支志愿者团队。她还遍访了全镇30多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邻居”“好婆婆”,编写出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她说:“文化扶贫是软黄金,会给经济发展带去无限的动力。”省档案馆负责影像资料采集的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用镜头记录下麻小军、周晓楠等几十位驻村干部的工作境况,留下了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鲜活档案资料。

做好档案留存工作有助于全面总结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

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所征集到的档案资料均归国家所有,永久保存。捐赠者对所捐的档案资料享有优先利用权。目前,捐赠工作仍在进行中,捐赠者可将所捐档案资料通过网络发送到省档案馆“扶贫开发及到乡村工作选派干部工作”专项征集邮箱,或联系后将相关材料邮寄至省档案馆。省档案馆脱贫攻坚影像资料采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星德认为,做好脱贫攻坚档案征集、影像采集工作意义深远。首先,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做好这项伟大实践的档案收集、保存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记录我省的扶贫过程和成果,是为这方热土留下脱贫攻坚最鲜活的“辽宁记忆”。其次,脱贫攻坚档案是社会事业管理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全面总结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探索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