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妈妈”刘晖和她的300多个孩子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10日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刘晖丈夫高阳在帮助刘晖做教具。

刘晖和孩子们在一起,发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就及时鼓励点赞。

本报记者 葛红霞

核心 提示

她是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默默奉献了28年,用满满的爱守护着患自闭症和其他障碍症的学生;她是一位“母亲”,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把无私的母爱献给了学校300多名学生。“我陪着你,学校里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丈夫高阳对她说。她就是省特级教师、沈阳市特殊教育兼职教研员、沈阳市铁西区春晖学校副班主任刘晖。

“这是……”

沈阳市铁西区春晖学校六年三班副班主任刘晖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字后说,“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句子,这是什么?小娜娜,这是什么呀?”

13岁的小娜看着刘晖手中的苹果模具回答:“星期五。”

与小娜同桌的张凡则一直托着腮,安静地望着窗外。这时,坐在最后排的张小超突然站起来,嘴里含混不清地大喊,并用力敲打书桌。

“别着急,一会儿就下课了,老师带你去操场上玩。”刘晖走过去抚摸着张小超的头,笑着与他说话,他慢慢地安静下来。

而5年前,他们刚入学时的情况比现在要糟很多。“现在的他们,是最好的样子……”说起这些,刘晖眼中满是怜爱。

就是这样,在过去的28年里,刘晖每天都在努力着。“只要我们用心,他们就会有进步。”刘晖说。

像刘晖一样,全省有2903名教师奋战在特殊教育的讲台上。他们每天面对的是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多重等7个类别的残疾学生。他们用满腔的热爱,陪伴着这群特殊孩子一起成长。

因为感动,她成为“兼职妈妈”

1992年,20岁的刘晖从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来到沈阳市铁西区春晖学校,成为一年级智障儿童的班主任。

刘晖当初报考特殊教育师范学校,除了喜欢做教师外,还因为中学毕业时有人告诉她,特殊教育工作不是很累,因为智障孩子好教一些。

开学第一天,当她信心百倍地迈上讲台时,不由得惊呆了:十几个孩子,有的淌着口水,有的抹了一脸鼻涕,有的咧着嘴痴痴地笑,有的旁若无人地嘟囔着……

她一下子手足无措,转身冲出教室。这时,一个文弱的小女孩走出来,怯懦地拉着她的手说:“妈妈……”忽然之间,教室里沸腾了,有的重复着女孩的话,有的使劲地鼓掌,有的兴奋地吼叫……

这种特殊的欢迎方式让刘晖感到震撼。

这一声“妈妈”的呼唤,让她心酸不已。

从那一天起,刘晖开始了富有挑战性的特殊教育职业生涯。

尽管在家里还是一个孩子,但刘晖很快融入这份特殊的工作中,成为学校里十多个孩子的“兼职妈妈”。她每天除了要正常上课外,还要清扫教室,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喂水喂饭、更换衣物。

孩子们纯朴的举动总是让她感动。刘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带班级,低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还不会表达对老师的爱。到了四五年级,孩子们开始懂事了。刘晖中午忙的时候,孩子们都不去吃饭,坐在教室里等她,直到老师也吃饭为止。

从此,刘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校园。她眼见着学校的壮大,原来是平房,没有暖气,冬天老师们一起烧煤,之后搬进一个破旧的四层红砖楼里,现在是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上下楼有电梯;她也眼见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从几十人到100多人,再到现在的318人;接受过专业学习的特殊教育教师,也由当初的一个人变成了现在的80多人。今年全省教育系统招聘教师,春晖学校一下子增加了24名年轻教师。

这些年,刘晖也从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成长为校辅导员、科研办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沈阳市特殊教育兼职教研员。与成长同步的是,她患上了严重的腰脱、颈脱,不能长时间坐着,多数时间只能站着备课,站着写材料。她先后荣获铁西区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教师、辽宁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因为爱情,他成为“编外老师”

1996年,刘晖经人介绍与高阳相识。得知刘晖每天照顾这些特殊的孩子,高阳心生敬意。而爱画画、心灵手巧、体贴周到的高阳,也让刘晖倍感温暖。

结婚后,高阳把家务活儿全部包下来,做菜、洗碗、收拾屋子……后来,他从一名企业员工转成自由职业者,时间更加宽裕了。刘晖在家工作时,高阳就静静地陪伴在身边。

结婚前,刘晖的父母帮刘晖做教具,为孩子们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妈妈用纸壳做锄头,让孩子们扮演农民。他们还是义务配音员,随时为教学人物配音。曾在企业做管理工作的父亲为“山羊公公”配音,受到学生欢迎。一天,一个小男生非常神秘地对同学们说:“嘘!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只要你一拨刘老师家的电话,就能听到山羊公公的声音,哈哈哈……”

结婚后,高阳接过接力棒,不仅帮着做教具,还成了司机、厨师、教学助手,并承包了班级里的幻灯片制作,当上了“编外老师”。

一次,班级在做教学情境模拟时需要一座小房子,高阳用了3天时间,绣了一个立体十字绣的小房子。他对患有自闭症等障碍症的学生了如指掌,俨然成了专家。有时候在家里说起一些教学问题,刘晖经常会眼睛一亮,感觉高阳好像是同事一样,与她做着一样的工作。

“你最好看的衣服,就是围裙!”刘晖喜欢高阳穿着粉红粉红的围裙,很用心地做菜的样子,仿佛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每到这时她常说:“太帅了!”

为了方便刘晖上下班和照顾孩子们,高阳把他们的家搬得离学校越来越近。1997年两人刚结婚时住在铁西区滑翔小区,刘晖每天上班需要骑一个小时自行车。2000年,他们把家搬到教师新村小区,骑自行车从一个小时变成半个小时。2015年,他们再一次搬家,这次不用再骑自行车了,走路只需18分钟,永远准时。从此,无论什么样的天气,刘晖都能准时到学校。

由于工作太忙,刘晖征得丈夫的同意,暂缓了要宝宝的计划。时光飞逝,当他们想要孩子时,发现已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2004年,刘晖对高阳说:“给你一个月时间好好想一想,要么选择我,没有孩子;要么我们分开,重组家庭要个孩子。”高阳当即回答:“我选择你。”

刘晖告诉记者,她对高阳说那些话时心里挺紧张的,因为她对他的那份爱依旧浓烈。一个月后,她问高阳考虑得怎么样了,高阳说,“我当时就已经告诉你了啊,我选择你!”两人一起流泪了。许多年过去,提起这件事,刘晖仍旧眼含热泪。从那时起,夫妻俩决定不再考虑要孩子,而是把全部的爱献给春晖学校的孩子们。

因为责任,她成为特教专家

与普通学校不同,特殊教育教师同时承担着教学与医学的双重任务。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借助一些教具等辅助手段,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处于生活情境当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为了矫正孩子们的异常行为,需要教师掌握行为矫正技术,并且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孩子们的行为由异常逐渐趋于正常。

刘晖不断挑战自己。她勇敢地走上全国首届培智学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的舞台,并用大赛精神设计和组织所在学校教师开展基本功比赛。与此同时,她还针对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如何进行感知功能训练、如何开发培养智障儿童记忆力、针对智障儿童如何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她因此成为沈阳市特殊教育兼职教研员。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常人不需要学就可轻易掌握的技能,刘晖费尽脑筋地备课,极尽所能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她负责的班级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语言障碍,对于听力障碍的学生,借助残存的听力,她在耳边大声喊;对于语言障碍的学生,她夸张地摆口形,做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家长们惊喜地看到这样一幕:刘晖的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组成的鼓号队和腰鼓队能进行精彩表演了,还能演出童话剧“丑小鸭”了……

在刘晖看来,孩子们的异常行为并不是胡闹,他们是用不当的行为表达情绪,是在与人们交流,老师要学会读懂这些特殊语言。

一天放学后,刘晖班里的学生小陶一溜烟跑进超市,随便拿超市里的东西,小陶妈妈站在一边哭。刘晖知道后对孩子妈妈说,小陶没有消费观念,也没有交换意识,她让小陶妈妈每天给孩子5元钱,训练他去超市买东西。一个月后,小陶不再到超市随便拿东西了,他会缓慢地算数,把5元钱花掉,小淘妈妈也喜极而泣。

刘晖说,对于这些特殊孩子,视觉学习占优势,优于听觉学习,讲道理的时候,要尽量拿着模具,或者让他们身临其境。另外,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强化食物和各种精神奖励,让他们内心产生波动,才能让好的行为得到更好地塑造。

渐渐地,刘晖变成了全校孩子的妈妈,挨个班级上示范课,指导教学。她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放假,她准备开学工作;下班,她准备明天工作。她把自己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教学和科研上,每当她从工作中猛然醒来并发出惊叹:“呀,明天是周日啊……明天就是教师节了……”她身边的人就会开玩笑说:“明天是什么日子不要紧,反正你都是在上班!”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赵敬东摄

补记

爱的方程式

放学铃声响起,家长们开始接孩子。每当这个时候,刘晖会想,如果自己有个孩子,也该这般大了,也会在自己身边蹦跳着,吵闹着,欢笑着。

对于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刘晖还是有遗憾的。如果当初自己像对待工作那样执着,也许会有自己的孩子,错就错在没有坚持。

但高阳却说,没有孩子,就没有负担,就可以和刘晖一起照顾班里的孩子们了,学校里的孩子就是他们俩的孩子。高阳越是这样说,刘晖越觉得对不起他。

除了享受工作成果,刘晖也很享受家的温暖。她很珍惜和丈夫静静待在一起的时光,看上去日子平平淡淡,但心里却很踏实。有时候,工作特别累,她回家后一句话也不想说,高阳就不和她说话,默默地为她倒上一杯水;有时候,她因为工作特别兴奋,高阳就跟她一句接一句地聊至深夜。

“我们没有孩子,他把我当成孩子一样宠着。”“我生命的重点是工作,他生命的重点是我。”刘晖说。两人结婚已经23年,无论什么时候一起出去,他们都手拉着手。时光没有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他们彼此的爱,从未改变。

刘晖说,她的名字是父亲给起的。晖,是春日的太阳。父亲希望春天出生的她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没想到她工作的学校,名字就叫春晖,而他的丈夫高阳,就像名字一样,是高高在上的太阳,永远给她光芒万丈的温暖。这样的巧合,让她感到分外幸福。她跟高阳说:“我的生活中,除了阳光,还是阳光。”

人们常用“春晖”来形容母爱的伟大,母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从不求“寸草”的任何回报。刘晖说:“现在,300多个智障孩子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们需要我,我会像我的名字一样,永远为他们留住春晖,竭我毕生的精力,守护他们。”

现在,刘晖成为铁西区兴工社区成年智力残疾人日间照料站的志愿者,为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提供指导,她将自己的爱由学校延伸到社区。

“我爱教育事业,我爱学生,他爱我……”这就是刘晖家爱的方程式。也因为如此,才让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特殊教育的讲台上。

爱,是坚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