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好项目 增收不犯愁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09日

许明(右)在田间指导农户生产。本报记者 张 旭 摄

本报记者 张 旭

一排排山楂树结满了果实,山楂树下辣椒长势良好。 9月7日,在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镇辛杖子村精准扶贫标准示范园,丰收的喜人景象映入眼帘。今年,辛杖子村在精准扶贫标准示范园里套种了辣椒,辣椒马上进入采收期,村民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在镇党委第一副书记许明的帮助下,我村投入资金40万元,建成精准扶贫标准示范园。去年,仅销售板蓝根收益就达到8万元,有了这个好项目,以后村集体年年都会有稳定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孟宪英介绍说。

过去,边杖子镇辛杖子村是有名的“空壳村”,村集体收入为零。2018年3月,经组织部选派,在朝阳市财政局工作的许明来到边杖子镇任党委第一副书记。两年来,她多方争取资金,引进技术,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在辛杖子村建起精准扶贫标准示范园,村集体年年有稳定收入。

两年前,在调研走访中,许明了解到,辛杖子村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在多方探讨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辛杖子村成功流转村集体土地150亩,同时在朝阳市财政局的支持下,申请资金40万元,成功建成了辛杖子村精准扶贫标准示范园,采取“企业+村委会+农户”的模式,种植板蓝根等经济作物,让辛杖子村贫困人口实现了长期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