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千村带万户铺出致富路

——全省民营企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综述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08日

本报记者 徐铁英

火红的辣椒,让锦州凌海市金城街道夏家村贫困户张纯华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这辣椒不愁卖,过两天企业就会到村里来收购,6亩地纯收入咋也能过万元。”张纯华说的企业,是锦州百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在夏家村建设总面积5000多亩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为农户按成本价配送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指导,负责产品回收,带动200多农户发展订单种植,使夏家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

像夏家村这样,企业与村结对子、带动村民增收的事例,在全省各地并不鲜见。民营企业从幕后转到台前,冲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

2016年以来,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与省扶贫办密切协作,组织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千企联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1314家企业帮扶贫困村1249个,投入资金总额31.6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255个,帮助贫困人口11.3万人。

创新模式 致力“造血”

政府牵头,金融机构参与,选择经济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贷款信誉好的企业建设扶贫农场,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进而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这种“1+4”产业扶贫模式在北票市已颇见成效。

“企业在每个农场投入1000万元的基础建设资金,并承担农场经营和管理;乡镇成立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户入社,利用其贷款租赁扶贫农场并委托企业独立经营,企业每年按注入资金总额的10%定额返利,通过扶贫专业合作社分配给建档立卡户。”按照这种模式,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建成投产25个扶贫养殖农场,3年累计为贫困户返利3762.8万元,有效带动11696户2440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占北票市贫困户总数的65%。

深耕农村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千企联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扶贫形式,将贫困地区沉睡的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同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造血”。

凌源市晟昱菜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380万元,建设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带动全乡预脱贫人口215户341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8亿元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带动3个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