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信集团董事长吴迪:

振兴辽宁应做到“五不得”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06日

本报记者 孙大卫 见习记者 刘璐 赵婷婷

辽商,商辽。

每一位从辽宁走出去的企业家,从未忘记自己辽宁人的身份,也从未停止过对家乡发展的惦念。

日前,在辽商总会首届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助力辽宁振兴发展论坛上,中国福信集团董事长吴迪畅谈了他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和建议。

记者: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您如何看待辽宁的“危与机”?

吴迪: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一面特殊的镜子,让优势和劣势都被放大。与其说疫情给经济带来了冲击和影响,我更认为这是一次企业和地区共同扬长避短的机会。

工业基地的根本是工业,如今的辽宁只是遇到了思想观念的瓶颈。扭转观念,转变作风,环境就会变暖,创新就有土壤,人才也将回流,产业也会发展。于辽宁而言,重大轻小、爱端铁饭碗的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创新创业的土壤稍显贫瘠。中小企业守护自己心中火苗持续燃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人愿意为这团火添柴加油。

记者:您认为辽宁的环境应该如何优化?

吴迪:改变,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这里长大也深爱并了解这块土地。我认为,要做到“五不得”,方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怨不得。用想办法代替发牢骚,树立更多榜样典型,传递更多正能量,把信心转化为生产力。急不得。要在可能性与可行性上,立长志、有耐性、久久为功。等不得。规划是长远的,但行动必须是及时的,要让企业有获得感,要给予企业“医院式照顾”,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对症下药。粗不得。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社会,都要做“有准备的头脑”。软不得。很多事情只是嘴上说说,效果往往不会太好,必须建立奖惩措施,“手腕要硬”,原则性要强。

记者:您接下来打算和辽宁进行哪些更深入的合作?

吴迪:我是辽宁人,对辽宁有很深的感情。作为民生银行的董事,我希望今后能发挥银行的纽带作用,支持辽宁本地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科创企业,探讨出一些技术方面的结论,让企业能少跑弯路,为他们节省时间。同时也会继续在辽宁做一些助学、助困方面的工作,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