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员手拿奶瓶给小梅花鹿喂奶。 本报记者 孔爱群 摄
本报记者 孔爱群 见习记者 王歆瑶
见饲养员手拿奶瓶走过来,一群可爱的小梅花鹿立刻欢快地将头凑到栅栏前。“这些小家伙,都是咱场里自产的。”西丰县和隆满族乡达成村党支部书记苏宝丰说。8月末的达成村,刚下过一场雨,但这并未影响施工,随着鹿存栏量的增加,刚建一年的养鹿场正在扩建。
达成村位于开原、清原、西丰三县交界处,是全乡最偏远、最贫穷的村子,有285户人家。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个山沟沟里,却平地建起一个上万平方米的养鹿场,承载着6个村、5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希望。
西丰县是全国知名的鹿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但这项产业投入大、见效慢、风险也大,一般人不敢轻易尝试,更别说贫困户了。
村支书苏宝丰直言,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前曾尝试过种烟叶,虽然收成不错,但带动农户有限。几经商议,大家认为养鹿最合适,一是苏宝丰有经验、懂技术,二是鹿爱吃的柞树叶漫山都是。
可是,钱从哪来?
“其他村看我们有这个想法,也动了心思,在乡里推动下,有5个村要求加入。”苏宝丰说。2017年,达成村成立鹿业养殖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村”模式,集合6个村产业扶贫资金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共880万元,建了养殖场。项目2018年建成,去年正式投产,当年就按投入产出比10%分红,每个贫困户增收2000元,成为全县精准扶贫的样板。
“现在大大小小存栏已经超过600头鹿了。”过去,苏宝丰自己养鹿,自从村里决定建鹿场,他就把自家的鹿卖了,将全部精力放在鹿场建设上。
“今年,我们又申请产业扶贫资金185万元,加上6个村的入股资金,鹿场规模扩大了一倍。”苏宝丰劲头十足地说,“到年底可实现利润100万元以上,3年后,鹿场将扩大至2万平方米,鹿存栏3000头,接下来还会发展鹿产品深加工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到时候保守算,人均增收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