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右二)与乡亲们拉家常。本报记者 赵 铭 摄
本报记者 赵 铭 整理
人物简介
李实,辽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2018年5月任新宾满族自治县大四平镇党委“第一书记”。
现 场
8月31日,记者见到李实的时候,他的办公室里站着的、坐着的,挤满了人。前几天,李实刚刚结束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脱贫攻坚异地普查工作。大伙儿听说他回来了,都赶集似的跑去找他。
“村里到窝锅沟的土道,下雨时外出太不方便了。”东升村村民李海等人反映。
“到马家大院的路是‘断头路’,书记您得给我们解决啊!”住在东升村马家大院的孙军说。
李实边听边记,送走乡亲们后,他抄起电话向各村了解情况。
这次参加脱贫攻坚普查,我是自愿报名的。镇党委班子成员都劝我,“挺艰苦的,就不要去了”。我认为,脱贫工作不能局限于一地,通过查缺补漏和整改,能够巩固成果、提高质量。
挨家挨户普查了一个多月,每天走访20多户,确实很疲惫,但形势容不得我歇口气儿,大四平镇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今天来的20多人,说的都是修路的事。这两年多,虽然全镇已经建设村级公路68.4公里、桥涵3座,但村民又提出了新问题,得解决。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大家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我挺高兴。
自2018年到大四平镇以来,百姓也不管“第一书记”管啥,反正有事都要找我唠唠。能给大伙儿办点实事,我感觉每一天都很充实。我还主动揽下了信访的活,把“农民上访”变成“干部下访”。
在接待百姓上访和到各村转悠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四平镇“随礼”现象比较严重。村民跟我说:“李书记,老母猪生崽儿都得随礼,实在扛不住啊!得把这个‘风’刹住。”
乡风文明这个事不容小觑。我跟镇党政班子仔细研究后,立刻发倡议、提要求。现在,除了“红白喜事”,升学、参军、乔迁、生日等巧立名目办席的现象全没了。
以前,大四平镇河道垃圾成堆,镇村环境脏乱,群众意见很大。我带领镇干部完成了缸窑河沿岸养殖围栏、粮仓、民厕和柴草垛的拆除搬迁工作,向群众大力推广垃圾“五指分类法”。如今,大四平镇河水清澈见底、小桥流水人家。之后,我又申请了两个“美丽乡村”项目。
眼下,我已经进入退休“倒计时”,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也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节点。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公里”,能成为冲锋在第一线的“战士”,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是我的无上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