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守初心 奋斗担使命

——渤海大学建校70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04日

渤海大学松山校区综合楼。

渤海大学滨海校区工科楼。

渤海大学松山校区图书馆内部。

渤海大学高清数字电视演播厅。

渤海大学松山校区校门。

“多学博见 和而不同” 醒目生辉的八字校训印刻在威严庄重的渤海大学校门上方,同样也印刻在每一个渤大人及渤大学子的心里。

这是走过70年漫漫征途的渤海大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胆识和担当。

这是经历70年栉风沐雨的渤海大学“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的胸襟和气魄。

70年前,在战争的废墟上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急需提高工农干部、产业工人和商业技术人员的文化水平,1950年,辽西工农速成中学应时而生,1951年锦州商业技术学校成立,渤海大学前身由此诞生,并开始了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漫漫征程。老一辈渤大人怀揣着初心和梦想,勇敢肩负起培养新中国建设者的使命,披荆斩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用浓厚的家国情怀积淀出“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渤大精神,让渤海大学成为培养和输送祖国建设者的人才摇篮。

2000年,锦州师范学院与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渤海大学。70年来,学校数度易名、几迁校址,一代代渤大人忠诚担当,初心不改,守正创新,与祖国发展风雨同舟,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把一个又一个攻坚克难的故事写在了辽宁大地上。

70年励精图治,70年革故鼎新。今天的渤海大学英姿勃发,已发展成为一所学术与文化并举,内涵与特色并重,文理兼容、学科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综合性大学。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服务保障与管理治理等各个方面成果丰硕。

以高质量党建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0年,诞生在新中国晨曦中的渤海大学迎来了建校70周年,这也是渤海大学高质量发展的70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加速发展,渤海大学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历史巨变。

目前学校占地225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拥有19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招生专业,图书馆馆藏图书282万册,仪器设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近200人,博士近500人,学校基础办学能力关键指标呈几何倍数增长。

教学科研硕果累累。累计获批国家、省级精品资源课程57门,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23部,教改立项105项,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0项。建设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0个。“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321项,发表论文11066篇,出版专著685部,发明专利授权421件。

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得益于渤海大学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党建为统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坚持内涵发展,凝心聚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渤海大学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政治核心功能,突出政治建设的“灵魂”和“根基”作用,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学校党的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之中,从严治党。发挥“头雁效应”,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带头人队伍。抓特色、抓亮点、抓品牌创建,组织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精品微党课、支部规范化建设等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切实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动力。

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进公寓、进社团,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效应,实施理想信念领航工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学校逐步建立完善十大育人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新格局。

近年来,学校多次荣获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委、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及辽宁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奖等荣誉,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辽宁省“华育大学生年度人物”和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优秀学生。

改革创新

成就过硬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优秀乡村教师田桂芝,全国先进工作者王秀英,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荣悦军等,他们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是渤海大学毕业生的优秀代表,展现了渤海大学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70年来,共有20余万学子从这里出发,奔赴祖国的各条战线,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2014年渤海大学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渤海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建设特色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突破。2017年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院校资格,目前已有三届162名优秀应届毕业生获得推免深造资格。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持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了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对接,推进校企合作特色人才培养,构建素质养成、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和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建立了师范专业、新工科专业、经管融合的省内优势专业、新文科专业四大类特色鲜明、交叉融合的学科群和专业群,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新闻学、自动化、市场营销、旅游管理7个本科专业进入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行列,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同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目前渤海大学已建立起多学科优势,形成了开放而富有活力的专业生态。工程、化学和计算机三个专业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层次建设项目,3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7个学科入选辽宁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培育学科。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导,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已与16个国家的23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成功申办布隆迪大学、中非班吉大学孔子学院,获批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院校。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20世纪50年代,学校成立之初,就将科学研究摆在突出位置,兴起了科技创新热潮。1959年学校成功研制了滑翔机、电子云模型、土插床和扩音器,播种下科学研究的基因。上世纪70年代,学校成功试制高压钠灯和陶瓷色料,为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学校集中资源投入战略性、关键性的学科和科技研究领域,科研实力和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主持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438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534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总计261项;科研经费累计达2.6亿元。学校光电检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多套超高温方向光谱发射率测量系统,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为我国航天特种材料提供大量基础性实测数据。2017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支撑学科建设、强化人才队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渤海大学相继获批成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和国家技术研发分中心。

突出服务职能,利用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地方发展战略,对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分别与朝阳、锦州、营口、盘锦等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实施全面服务锦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10个校地合作方向63个校地合作一期具体项目,共建创新研发平台,成功引进、孵化11家科技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

创新服务形式,发挥智库作用,以学科链带动产业链,推动行业发展。2017年成立渤海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为辽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2019年成立海洋研究院,助力辽宁省海洋经济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学校的东北亚走廊研究院成为国家东北振兴和东北亚战略的智库。

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引进、培育高水平科研人才和团队,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教学水平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充满生机、活力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近百名国家级和省级学者名师。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两个。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

培育高质量人才

文化育人是渤海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和载体。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悉心打造具有渤大特色的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统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辽宁省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校园绿化示范校、辽宁省平安示范校园、辽宁省最美校园等荣誉称号。

坚持以文化人,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加强校史馆、射击馆、弘文馆、剪纸博物馆、科普植物园和大学科技园等校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师说”“周末开讲”“万人升国旗”等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让学校历史“动起来”,文化“活起来”。开展文化传承活动,让导向正确、格调高雅的文化氛围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

近年来,学校受文化部委派,两次赴海外参加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满族剪纸艺术团队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少北武术”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建设特色突出的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跨越70年历史长河的渤海大学,更加自信,更加坚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同向同行,已成为渤大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渤大人以勇争一流气势、勇当先锋的气魄,抢抓历史机遇,谋定学校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坚持内涵发展之路,以现有的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积极发展新工科和新文科,努力把渤海大学建成拥有一流学科专业、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国内有知名度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

如今,渤海大学又站在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起点。迎着新长征路上的朝阳,渤海大学重整行装再踏征程。 朱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