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 阳
“家风传承实践点、乡愁记忆实践点、垃圾分类实践点……算起来,村里共有10个文明实践点。”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孟家村村民刘玉石对记者说,“在这里,特色活动把村民的思想都凝聚起来了,老百姓的文明素质也提高了。”
近年来,沈阳市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焦群众需求,以为群众美好生活增色添彩为目标,夯实“阵地链”、串起“组织链”、丰富“活动链”,三链统筹,走出了一条三级班子领、志愿服务帮、基层能人带、品牌项目聚、基层群众享的新路径,打通了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在哪里
纵向连接所、站、点,横向联系党、政、群,沈北新区创新构建四级文明实践阵地,在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10个街道文明实践所、120个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基础上,结合群众需求,打造了432个特色文明实践点,发挥爱心企业、乡贤能人、文化基地、协会组织等多方作用,把实践点建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热炕头,形成文明实践中心的网格矩阵,夯实文明实践“阵地链”。
每月逢“9”之日,青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妈妈客厅”便迎客了!志愿者立足妇女群众“最需要”,开展引领、服务、联系、协调、普及、培训等特色服务工作,提升妇女群体素质,提升妇女法治意识,化解邻里纠纷。
群众去哪里,志愿者就奔向哪里
在沈北新区,志愿者被称为“小红星”。小红星志愿服务超市、小红星志愿服务市集、小红星志愿服务大赛等一系列热点IP,吸引全社会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汇聚志愿服务社会力量。来自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四面八方的志愿者,化身一颗颗闪耀的小红星,形成了群众身边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