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黑山,“榛”幸福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02日

(上接第一版)

万事开头难。想当年,买农资都没钱,咋整树苗?榛子树都没见过,何谈管理?

于是,省农科院经济林研究所在村里“驻扎”下来,无偿提供树苗和技术,帮助首批“试水者”栽下第一批树苗。

“3月剪枝、5月施肥、7月洒药,我们手把手教农民怎么干。”经济林研究所所长解明说,“头3年不结果,我们还指导农户套种桔梗,保证地里有收益。”

2005年,第一批榛子下来了,产量虽不高,但也比种苞米强多了。2006年,一亩榛子地收入3000元,让村民们大开眼界。

“真没想到能挣这么多。”尝到甜头的柳老汉把自家所有地都种上榛子树,自发成为村里的“产业代言人”。

一传十,十传百,在典型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全部“链到”榛树种植上。全村4000亩地,种满了榛子树。

村内承载有限,产业向外转移。源于老黑山村的榛子种苗,已栽植在周边村镇3万亩的土地上,并持续扩容。

老黑山,转型种榛子,收获“榛”幸福。

走·想

发展,源于观念转变。更重要的,是要付诸行动。

老黑山村,要说发展传统农业,除了劣势,可谓“一无所有”。但大自然的公平之处在于,“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为你打开一扇窗。”

这里的一方山水,注定不是玉米的温室,但确是榛子的成长沃土。老黑山村也争气地抓住了这一契机,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这其中,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更有不获全胜不收兵的信念。

眼下,一辆辆载着榛子的货车驶向远方,也将老黑山人勤劳致富的精神传播到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