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董翰博报道 镜头前,平日里言辞严肃的副县(市)长们化身“网红”,推荐当地特色农产品、讲述历史文化故事;屏幕中,网友们不停点赞、“弹幕”刷屏,下单热情持续高涨。
今年以来,这样的场景多次在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的官方抖音直播间里上演。从7月18日起,本报与省商务厅共同主办“北国助农,‘益’起奔小康”直播活动,利用媒体的平台优势,选择直播带货这种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精准扶贫。活动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据统计,截至目前,直播间观看人次超过50万,成交量超过5万笔,展示各地特色产品70余样,网友互动留言超过10万条。
“直播带货,为消费扶贫打开了‘新通道’。”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直播带货创新了消费者和商品的链接模式,降低了购物的交易成本,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驱动力。辽宁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深度参与,不仅带来了短期的流量效应,更形成了长期的消费动力,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合力。
本次活动,多地积极报名参加。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抚顺县、灯塔市、北镇市、开原市等地的副县(市)长纷纷走进辽宁日报官方直播间,化身“带货达人”,推广“辽宁品牌”。他们表示,辽宁日报的系列直播活动,使当地农产品的订单数量越来越多,提振了群众致富信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云”力量。
喀左县副县长陈士忠和桓仁县副县长霍秀山表示,这一系列活动为县域特色农产品搭建一个很好的展示推介平台,希望未来还有更多机会用自己的号召力为家乡产品代言,助力当地土特产走出辽宁、走向全国。
宽甸县副县长刘奇和灯塔市副市长陈丹表示,这些直播活动直接打通了供需链,开拓了发展新思路。直播带货,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实惠是基础,以后可以多尝试直播,用这种方式让全国人民品尝到当地好产品,进而对当地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心生向往,从而带动旅游业发展。
抚顺县副县长司鹏飞和北镇市副市长杨红杰说,一系列活动为消费扶贫插上了“云翅膀”,也让全面推广地域品牌踏上了“高速路”。他们将以此次直播活动为契机,依托优势资源,通过线上推广、媒体传播等方式,在特色农产品推介上持续发力,拓宽销售渠道,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推广,更好地助农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