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一位朋友点外卖,选定了20元的套餐正要下单,发现店家还有满25元减8元的优惠活动,于是又点了一些东西,凑到了总价26元,结果只花了18元。然而,送来的外卖远超他的食量。最后,竟有近1/4的饭菜被他倒进了垃圾桶。
如今,线上线下,“满减”营销司空见惯。它通常设置一个“正常消费达不到但稍作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门槛,从而达到消费者多买少花钱、商家又多卖的“两全其美”。
面对“多买反而少花”或“多花一点,得更多实惠”的“满减”诱惑,消费者大都会满心欢喜,举双手欢迎,因为“减”满足了消费心理。但若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餐饮“满减”值得商榷。因为有时“减”得不适当,就成了“舌尖上的浪费”。而这种浪费,个人是占得了一点小便宜,但社会资源却无谓消耗了。放眼全国,这种“消耗”之巨触目惊心。
从市场角度看,“满减”促销无可厚非,但用社会责任的标尺观之,则需“细思量”。在“粮食安全”这个前提下,无论商家还是顾客,都应该把“节约”放在首位。前者应把握好“度”,提高“满减”的精准度,至少给个“温馨提示”;后者更需根据自己胃口的“实力”,理性“凑单”,否则“省”不偿失,贻害国家、社会。
“舌尖上的浪费”在每个领域、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满减”虽好,但别浪费,你我都应成为“打补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