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凌
前几天刷手机,看到一个数据:中国真正的读书人不超过两万人。
What?读书的人少,能少得这么可怜?
估计,数据里的“读书人”应该是个专有名词吧。
《现代性》
汪民安说,写一本书的时候,你无法料知书的命运。他的这本又小又轻的《现代性》,2004年出的,首印很快就卖完了,之后一印再印。看这本书时,我想起本雅明。本雅明1892年出生,48岁就自杀了。这个人很难归类,他到底是一个哲学家?还是一个文学批评家?还是一个历史学家?还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作家?我没弄明白。不过,本雅明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是被进步主义所控制的,这恰恰是一场灾难。我记住了。而知晓本雅明对现代社会所做出的这个诊断,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现代性。
每个人对现代性的理解都不一样。法国画家居伊认为,现代性实际上就是现代生活的独特性,即现代生活所特有的短暂性、瞬间性和过渡性。汪民安在《现代性》里没有对“现代性”做出名词解释,他说:宁可对现代性进行描述,反对对现代性进行定义。他从现代性在生活中的现象切进去,一边描述现代生活的各种表征,一边分析时间断裂意义上的现代性,行文简单明了,从几个维度上解剖了现代性的多重内涵。
总之,很不错的一本通识书,可以找来看一看。
《浮世与病榻》
夏目漱石,就是那个说出“今晚月色真美啊”的人。
以前看过他写的《我是猫》。猫博学能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会儿荷马、毕达哥拉斯、贝多芬,一会儿又莎士比亚、韩愈、《诗经》。印象里,日本作家好像特别喜欢写猫,三岛由纪夫是个猫奴,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宫崎骏的《龙猫》,都对猫有着执念般的宠爱。我喜欢夏目漱石写猫时的那种冷色调,到处弥漫,直至伤感。
夏目漱石的书,讲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其间,掺杂着显见的道德意识。鲁迅先生说:“夏目漱石是明治文坛上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自发表处女作《我是猫》之后,夏目漱石常年被神经衰弱折磨。在这本《浮世与病榻》里,夏目漱石说起了43岁时差点儿要了他命的那次胃出血。从突然起病到死亡临界点,从频繁呕血到见家人最后一面,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他是在说我们自己:夜里进来小偷了,保姆不合意了,疗养地修善寺的雨声了……
除了内心细碎复杂的感受,那么个大作家,生病时,和我等也没差太多!
《夏日走过山间》
夏天过去了。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想去看看山,想去望望海,尽可能地接近花草树木。这样的瞬间,是不是跟整天生活在城市里有关?是不是跟眼前连绵的雨水有关?是不是跟无处逃遁的疫情有关?
就在1869年的那个夏天,美国人约翰·缪尔在内华达山间进行了为期3个月22天的考察,他所记下的日记就成了这本《夏日走过山间》。缪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他在自传《我的青少年生活》中写的话就是,“对荒野景物的热爱伴随了我的一生,有增无减。”他还是一个发明家,曾经设计了水动力铣刀,专门用来切割倒伏于地的树木。1869年的夏天很热,一个叫德拉尼的牧场主想雇缪尔和另外3个牧羊人,将他的2050只羊赶到海拔高一些的山间避暑。此前,缪尔曾在德拉尼的牧场打工。但是,这次答应去牧羊,缪尔并非出于谋生的需要,他仅想借机到山间旅行一趟,因为德拉尼免费提供吃喝。
在112天的行程中,缪尔除了牧羊外,写下了大量的笔记,还画了很多画。日记中,缪尔文采斐然,在他笔下,不管是冷杉、云彩、石头、草甸,还是溪水,每一天都不相同。在翻看日记时,我总是忍不住往回看,对照同样的景物,他怎么就写出了不同。
关键是,整本日记自始至终,没有流露出一句对艰苦或原野的抱怨,有的只是流连。
另外,这本书,翻译得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