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中寻机 政策雪中送炭

——大杨集团全员上阵参与“内循环”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28日

本报记者 杨丽娟

8月25日下午,大杨集团旗下大连贸大时装有限公司上衣车间内,伴着缝纫机此起彼伏的嗒嗒声,智能化操作吊挂生产线一刻不停地运转……经过300多道工序后,整件西装便通过吊挂线进入成衣智能仓储车间。

悬挂在车间上方的蓝色显示屏上,白色数字不断跳动变换,实时更新国内外订单情况。“你看,这是荷兰一家公司刚下的订单,下午3点左右,英国公司的订单会集中过来。”贸大公司生产科长王刚指着大屏幕告诉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后企业订单锐减,现在情况已开始好转,尤其是国内市场销售放量增长,当天上午已发往广州20套,下午还有30套发往西安。

大杨集团是一家外向型出口企业,疫情给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原材料供应不足、市场需求下降、生产订单骤减、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面对市场寒冬,我省及大连市在支持企业开拓市场、落实税费奖励、援企稳岗等方面推出实打实的优惠政策,让企业感受到阵阵暖意。

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告诉记者,大杨是一家员工近6000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一半,国家减免企业社保费用,每个月就为企业节省了300万元。

政府落实“六稳”“六保”出台的纾困惠企政策,不仅为大杨集团“不减员、不降薪”的决策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更增添了企业主动应变、破冰突围的勇气。

大杨集团原来80%的产品出口,在国外市场受阻情况下,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在保持与国外客户沟通同时,全面启动“内循环”,开展全员营销活动。全体员工加入销售大军,通过线上直播等形式推送大杨产品,即使一件订单也用最高标准制造。

西装只能干洗是困扰大多数白领的问题,大杨集团开发出可水洗西装,开展团购业务,目前已在国内定制5万套,并同宝姿等国内外品牌签下订单,8月份开始接受欧美订单。为配合全员营销,大杨集团开发了1000多个品种的服装,在各家工厂体验店供客户选择,全员营销额如今已达到1000万元。

与此同时,大杨集团旗下大连东达服装有限公司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在市场监管部门支持下,投资建起十万级洁净车间,生产口罩和防护服。公司经理姜公明告诉记者,这个车间每天能生产10万只口罩,除一部分留作大杨集团自用,一部分捐赠给区域内的养老机构和学校外,其余的供应市场。公司开发的时尚口罩,已经出口日本,销售额达600万元,眼下正在申报医用口罩资质。

“虽然疫情引起的外需不足、订单缺乏情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下,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并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到新机遇。”对于未来,胡冬梅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