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泥土自芬芳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25日

□本报评论员 孔爱群

决胜之年,一场硬仗!

剩余贫困人口,皆为最难攻克的“堡垒”;

年初疫情突袭,又给“冲锋”的脚步增添了阻碍。

他们,是这场“历史性战役”中的尖兵。为了群众的好日子,义无反顾,离开城市,奔赴乡村,不辞千辛万苦,无畏万水千山。

他们就是选派干部。在辽宁,这样的“战士”,共2.02万名,覆盖全省839个乡镇1.17万个行政村。

他们,住在条件艰苦的村里。

在火热的“战贫”一线,他们饱含真情,挥洒汗水,宛如“地基”中的“钢筋”,沉得下、立得稳,与当地干部村民同甘共苦、播种希望。

来看两组数据。

2018年,全省选派干部为乡村引进致富项目5680个,协调投入各类资金35.5亿元,培育支柱、特色产业4276个,修建农田水利设施项目5400余处、村路2.3万余公里,带动15.43万人脱贫、519个贫困村销号、6个省级贫困县摘帽。

2019年,全省选派干部帮乡村引进、培育产业项目7900余个,协调投入各类资金69.9亿元,修建农田水利设施项目6900余个、村路近1.8万公里,帮助村集体增加收入4亿余元,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25万人,带动128个贫困村销号、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

一个个数字,看着简单枯燥,背后却是一次次丰富的经历和难以想象的付出,是一张张摘掉穷帽之后令人动容的幸福笑脸。

他们,住进乡村群众的心里。

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忙在村里,把村里当家里。美化乡村、带富乡亲、发展产业、卖力直播,为拔穷根,他们殚精竭虑、起早贪黑,无私忘我。铁岭市西丰县营厂满族乡松岭村“第一书记”梁好友,驻村两年间,为松岭建了新村部、修了新村路、盖了蔬菜大棚,为了让山里的村民吃上自来水、摆脱土泥路,他不怕跑断腿、磨破嘴。一次开车回村的路上掉进沟里,肋骨骨折,他仍然第一时间赶到村里查看在建的村部施工现场。

锦州北镇市吴家镇徐姚村“第一书记”孙敬东,情系乡村教育和医疗,组织锦州医大附属三院进村义诊400余次,自掏腰包为村小学平整操场、为警卫室安装供暖设备。为了不影响驻村工作,他还在住地租房将患病无人照看的父亲带在身边。

……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他们以真心换真情。当贫困户过上好日子,当贫困村脱贫摘帽奔小康,日夜奔忙,心系群众的他们,以实干和担当,收获信赖与爱戴。

扎根泥土,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