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村里拿出50%的集体经济收入购置客船、改扩建码头,客运公司已拥有大小船只11艘,专用码头3座,年运送游客20万人次,解决了游客增多导致的航线运力不足问题。
借助旅游产业,獐岛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广。
比郭传文和由桂琴起得更早的是村里的保洁员。今年59岁的王君香早在凌晨4点就拎起笤帚开始了环岛一天的保洁工作。“儿子在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我在保洁公司,我们娘俩工作挺稳定,日子过得挺滋润的!” 在广场旁的椅子上稍事休息的王君香黑灿灿的脸上流露出对生活的满足。
“现在,村集体资产超过2.2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400万元,全村人均毛收入超过7万元。”张忠有告诉记者,村集体富了,反哺村民有了底气。村里不断提高福利待遇,为村民缴纳合作医疗、老年人意外伤害等保险,每人每年发放环境治理交通补贴1500元,为考入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费等,村民年人均福利达6000元以上。
“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渔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村”……这就是獐岛村。
走·想
徜徉在这个只有1.2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记者感触最深的是“用心”。
每一个十字路口都设有清晰的路标,在重要路段安置了全岛旅游导览图、休闲座椅……
这些年,獐岛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村里在码头开设了“红色候船厅”,注重把年富力强的村干部和党员安排在客运、环卫、安保等关键岗位,要求经营饭旅店的党员户,统一悬挂“党员服务户”标牌,同时还建立了个体经营户互相监督机制,通过定期互评、变罚为奖等方式,规范岛内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完善村规民约,提出岛内不准驯养家畜、新增汽车,不得乱种蔬菜、破坏绿化等规定,不断优化岛上生态环境。
正是如此的“深耕细作”,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践行,换来了青山碧海和朴实民风的相得益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独具魅力的海岛风情。
现在的獐岛村,90%的村民搞起了民宿,开起了饭店,村民“靠海吃海”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增收致富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