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佳丽
北国快评
前些日子,笔者朋友讲起一件小事。他去一家卖场,相中了一款馒头,每个包装袋里10个。他打算买俩,但店员告知,只整袋销售。朋友家里三口人,就他自己喜欢吃面食。按他的饭量,一顿顶多“消灭”一个,吃不了的馒头剩下就得扔掉。无奈之下,他只好离去。
生活中,类似场景不少见。订外卖,配餐中主食过剩;吃食堂,馒头只供应一种“型号”,有人半个就够;下馆子,盘子一样大,菜样若“丰富”,菜量必“超额”。
林林总总,都是由卖方造成的买方“被迫”浪费。
“供给”影响“需求”,这话于饮食消费中同样在理儿。所以,防止餐饮浪费,商家责任重大,提升空间巨大,比如针对不同群体多样化需求,推出“半份半价”“适量适价”等服务;比如培训专业“点菜员”,为顾客健康就餐、营养就餐提供合理化建议,提醒客人“适可而止”“打包带走”;比如摆放图片、视频等宣传品,对消费者进行“思想滴灌”;比如利用大数据,灵活适应时令、市场之变;等等。
事实上,这些举措,不仅是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的现实需要,也是商家适应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一家知名外卖平台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沈阳约两成餐饮企业推出“小份菜”模式,既精致又可口,既省钱又贴心,大受市场欢迎。
一张文明餐桌,需要“供”“求”两端合力打造。于商家来说,只要花一番心思、下一点功夫,不仅不会减少收入,还能实现“节约”“降本”“增效”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