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厨房里是全套现代化厨具,室内卫生间抽水马桶、大功率热水器齐全,卧室有空调,后屋里是给整座房子供应地热的小锅炉……介绍着屋子里的设施,“钟大户”不时谦虚两句,“俺这不算啥,咱村条件好的不少呢。”
钟新华所言不虚。出沟登顶望去,坡下,两排太阳能路灯护卫村路,路旁要么新房初起,要么老屋翻修,一些人家院里停着轿车,还有的人家宽大的门廊下,摆放着十多平方米的“游泳池”,孩子们戏水正酣。
见有外人来访,村头回廊里,纳凉吃雪糕的村民笑问:“看咱过的日子像城里人不?”
“我儿媳说不比城里差。房子大,空气好,网速快,养牛挣的钱比在城里打工多。”一提到年轻人的认可,钟新华笑声更响。
看齐,还有“文化”。
除了跳广场舞、农闲时旅游等,六道沟人还有一项与众不同的精神享受,排剧、看剧。
2016年年底,村里组建了“剧团”,根据当地的故事,排练大型舞台情景剧《抗联》,近40名村民参演,看剧的人更多。“看剧是一回事,忙一天了,在一起唠唠嗑也是精神享受。”大家插嘴道。
2018年5月,《抗联》登上了桓仁县“红色五月,革命歌舞表演活动”的舞台,地地道道农民的质朴表演,大受好评。一时间,不但有邻近景区来签合作意向,兄弟村庄也邀约不断。
“你说,咱‘沟里人’这不就是变成‘城里人’了吗?”田金刚对记者的反问,让笑声在沟里回荡。
走·想
沟还是那沟,人还是那人,短短几年,六道沟村为什么能脱贫摘帽,还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镇、辽宁省生态村等多项荣誉?
“关键在观念的变化。”田金龙认为。
老田领着大伙刚发展特色产业那几年,因为得不到“就认种玉米死理儿”的百姓支持,经历了许多风雨坎坷。2015年,村里推出的绿色水稻“约养”项目的成功,打开了村民的眼界。此后,“两委”班子成员率先试种特色品种,“以结果做证明”的做法,进一步激发了乡亲们“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从此,改变了“惯性思维”,才有了“发展突围”。
心理学家认为,观念具有非凡的力量,它能有力地影响人生思考路径。六道沟村的乡亲从“沟里人”变成“城里人”的故事证明:观念一变,命运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