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沟村的贫困户在杏府山庄幸福脱贫。本报记者 孙大卫 摄
本报记者 孙大卫 见习记者 赵婷婷
望着山坡上那一片片茁壮生长的杏树,谈起自己的脱贫经历,71岁的肖凤林难掩欣喜。
肖凤林居住的北票市东官营镇小巴沟村处在群山之中,不仅交通不便,而且十年九旱。
“地不爱收,打工也不方便。大伙儿都穷惯了!”8月3日,肖凤林回忆起自己当年靠5亩玉米地度日的情形无奈地说。
然而,这片贫瘠的土地被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王洁心当成了“宝”。“高温、干旱、坡地、沙土,这里太适合种杏了。”2017年,学成归来的王洁心在这里建起了600亩的果园,取名“杏府山庄”,并注册品牌,主要种植、销售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的新品“国之鲜”。
“专家说,咱小巴沟的自然条件和‘国之鲜’是绝配。”谈起种杏,王洁心打开了话匣子,“这品种,皮硬实,耐运输,口感独特,亩产可达1000多公斤。”
好品种、精管理、奇土质,别人每公斤杏卖4元多,杏府山庄每公斤卖16元还供不应求。不仅鲜品价高,深加工后的杏脯每公斤价格超过百元。
自己富了,但乡亲们还不宽裕,王洁心决定拉村里的贫困户一把。2018年,她主动承担了200亩脱贫果园项目。坡地难行,市交通局还为此修了通往扶贫项目的柏油路,收杏车可直达田间。王洁心优先雇贫困户在果园打工,没能力管理的人家还可以把杏林托管给她。肖凤林就是其中之一。
老肖每年在果园打工收入可超过万元,5亩地也都托管给杏府山庄,一年又有千余元收入。
“果园收、卖都有人管,自己不操一点心,坐在炕头等分红就行。”肖凤林笑着说。
“眼下,杏的销路很好,特别是杏脯。电商平台也建好了,等产量上来后随时能开。”在王洁心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年初至今,山庄共雇用了贫困户20多人,托管杏林130余亩,输出树苗十几万株,成了整个东官营镇的致富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