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六道沟村不再守着宝贝过穷日子——

喜看“青山”变“金山”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17日

本报记者 唐佳丽 见习记者 陈博雅

正值孩子们放暑假,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六道沟村的村民,纷纷琢磨起出去旅游的事儿。

“要是没疫情了,咱走远点?”从金莲花田里除草回来,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主力员工”田金刚,向合作社理事长、村支书田金龙建议,“爬山?下海?城里人去哪儿,咱就去哪儿。”

这话题,一下子就让院里热闹起来。数着这几年合作社组织去过的地方,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没脱贫那阵儿,可没这心气儿。”看大家唠得起劲儿,田金龙和村第一书记刘文光相视而笑。

位于桓仁县城北部的六道沟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之前种植单一作物,产量不高,集体收入低、百姓进项少,每6户人家就有一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因为穷,光棍多。”说起之前村里的困窘,田金刚记忆犹新。

桓仁县扶贫办主任于晓东也说,当初,就全县来说,六道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变化始于2012年。

那一年,六道沟成立合作社;2015年,刘文光带领工作队驻村。在上级的支持下,村里决定挖掘潜力,发展特色种养业。

土地弱碱,产量不高。面向全国,推出绿色水稻约养农业。

村民有侍弄中草药技术。种植当归、人参、灵芝、金莲花、紫苏等中草药及特色蔬菜。

山多地少,草好水清。养牛、养羊。

村“两委”班子逐门逐户到贫困群众家里调研,根据村里的产业分布和发展方式,为239名贫困群众“定制”脱贫之策。

就这么一步步走、一锤锤敲,村里的产业噌噌“拔节儿”,3种产品都注册了商标。2017年,六道沟村“摘帽”。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去年底,村集体收入达17.4万元。

“羊能卖6万多,合作社工资3万多,算上其他小钱,一年收入超10万元没问题。”田金刚眯缝着眼笑起来,“收入上来了,咱其他要求也就和城里人看齐了。”

看齐,先是“物质”。

去年,儿子要结婚,养了50多头牛的养殖大户钟新华,本想给小两口盖个新楼,可被新娘子给拦下了。“儿媳说俺这房子,和城里人的没啥两样了。”(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