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肖家河村环境变美了,村民腰包变鼓了——

以前怕露穷 现在比着富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16日

本报记者 葛传东

“肖家河,山秀丽,乡村美,绿水依。民自治,规矩立,新时代,新气息……”在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高官镇肖家河村,聚在一起的孩子们正在高声背诵着村里修订的《村规民约》。

正值盛夏,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拎着小板凳,三三两两地凑在路灯下唠家常。

“陈姐,今天又去木耳产业园干活啦?”

“是呀,现在多好,又能照顾家,又能侍弄些鸡鸭鹅。在家门口打工,一天多挣百八十块呢。”

村民口中的陈姐名叫陈玉华,今年63岁,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全家靠8亩玉米地过活,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几年前,老伴王殿成患上双侧股骨头坏死,还有严重的腰脱,家里既要治病又要供女儿上大学,不但花光了积蓄,还拉了饥荒。

“咱也不想让人帮扶,但实在没有办法。这回可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殿成做了手术,没用咱花一分钱。村里建起扶贫产业园,开年到现在,我赚了8000多元。”

肖家河村是辽东山区一个小山村,过去全村240户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28户43人。由于山高路远、土地瘠薄、资源匮乏,这个曾经全县有名的省级贫困村,2015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因为穷,周边村子早年曾流传一句顺口溜:“有女不嫁肖家河,嫁到肖家苦里搁。”

摆脱贫困,是肖家河人的梦想。“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必须发展富民产业。”村党支部书记李艳秋坚定地说。

说干就干。在市县有关部门和对口单位帮扶下,肖家河村开始兴建扶贫产业园,提高村级脱贫能力。“总投资300多万元,建起8个标准西红柿产业大棚,木耳产业项目、中草药材园相继投产了。”驻村“第一书记”刘立新高兴地告诉记者。

“这些项目,每年可以为村民带来30余万元的收入,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三年后,随着中草药材园经济回报期的到来,村集体年收入更是达到50万元。”李艳秋笑着说。

2017年,肖家河村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销号。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

腰包鼓了,肖家河人的心气儿也高了。村里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随着投资100余万元的美丽乡村一期工程的完成,1600延长米的街墙翻修一新,450延长米的边沟整洁通畅,村里的街巷路更是平坦宽阔,家家户户屋前栽花屋后种树,每家还配有整洁的厕所和分类垃圾箱。

镂空的白钢大门,院内院外花红树绿,更抢眼的是128平方米的红顶白墙大瓦房。“院子和房子像咱家这样的,村里有50多家。这两年,大家都富了,除了盖房,全村还新添了近百台小汽车。”村民史长军对记者说。(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