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粒花种,带来一座花园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12日

村民徐玉梅(左)在产业园里工作。本报记者 唐佳丽 摄

本报记者 唐佳丽 见习记者 李晓玉

7月29日中午,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兴城市郭家镇孙家村南航扶贫产业园大门外,20多个村民散坐在树荫下,边拉家常,边等开工,聊至兴处,笑声连串。

“离开工还有半个多小时呢,咋不在家多歇会儿。”听闻笑声,产业园“老板娘”赵丽华也加入队伍,和大伙儿打趣道,“不怕一会儿干活累着?”

“这活儿多‘将就’人啊!累点也高兴!”61岁的村民王宪财一接话,树荫下的笑声又大了起来。

“重活干不了,远的去不成,太讲技术的咱也学不会,这在家门口摘花分枝的活儿,属实把咱们这些乡下人给‘将就’了。”老伴儿徐玉梅替王宪财解释。

王宪财患有腰间盘突出。父母和始终未成家的兄弟常年因病卧床需要照顾,让他“自己不但没法出去挣钱,还把媳妇出去打工的机会都给耽误了”。

“大伙儿有强烈的就近务工意愿,而当地又缺少适合的岗位。在镇里的支持下,经过调研,我们决定从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南航北方分公司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宏志介绍。

2016年3月,南航北方分公司开始定点帮扶孙家村。2018年,公司联手郭家镇,投资150万元,流转村民土地35亩,成立扶贫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冷棚26座,种植出口菊花和错季蔬菜瓜果,当年就取得了较好效益,每亩土地农业产值从原来的1500元增加到1.5万元。

“产业园不仅‘将就’了孙家村村民,也拓展了整个镇的产业发展思路。”郭家镇党委书记杨荣蔚介绍,用工密集,满足了乡村留守劳力的劳动愿望,收益较高,为渴望改变的群众带来脱贫路径。

在上级的支持下,2019年、2020年,产业园继续扩大规模,郭家镇陆续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等投入建设,创造灵活就业岗位50余个,年务工收入增加40余万元,冷棚也由最初的26个发展到80个,年产值达180万元,产业收益惠及包括孙家村在内的6个行政村。“当年在孙家村播下的一粒花种,如今已成为郭家镇致富的大花园。”杨荣蔚表示。

“去年在产业园工作,俺们两口子赚了1.5万元。”唠起提前“上班”的动力,王宪财一把拉起老伴儿的手,边往花棚走边说,“让咱家致富的事,能不积极吗?”

产业园里,笑声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