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推进“阳光村务”,村级党务、村务和财务信息全部公开——

晒出明白账 百姓心里亮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12日

本报记者 王 坤

正值伏天,鞍山海城市西柳镇公怀村,一望无际的玉米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种植大户张志江站在地头儿,正手持水管给玉米地浇水。几年前,他从村民手中流转了500亩土地,每年根据客户需求种植不同农作物,去年种了大豆,今年改种玉米。“现在政策好,只要肯付出辛苦,种啥都赚钱。”张志江笑着说。

放下水管,张志江掏出手机给记者看“账单”。“一亩地国家给地力补贴82.21元,生产者补贴67.92元,年初就统一打到卡里了,一分不差。”他说,“现在,有关咱老百姓的每一笔钱都能在手机里查询到。没有‘糊涂庙’,不写糊涂账。”

张志江说的“手机查询”,指的是海城市推进“阳光村务”建立的大数据监督平台。村民只要扫二维码就能进入“海城市阳光村务”微信公众号,输入自己所在村的密码,即可查阅近三年的党务、村务和财务信息。

张志江告诉记者,过去村里花了什么钱,年底在村部墙上贴一张大红纸,他们看不懂,总觉得里面有猫腻,心里不踏实,嘴上就有怨气。现在不一样,大账小账发生一笔晒一笔,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记者点击微信公众号平台,输入密码进入公怀村界面,账目清单一目了然,大到几万元的土地承包费,小到几元的办公用品开支,原始凭证照片、费用事由、金额、经办人签字、审批意见、村监会签字等一应俱全。

“去年公怀村有30万元的村集体资金,5万元花在安置路灯上,7万元用于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栽树花3万元,办公费用1.5万元,新农合补贴2.64万元……”对于村里的每一笔账,74岁的老党员徐宝印都装在心里。20年前,他做过公怀村的党支部书记,现在是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也是正风肃纪监督员,村里有个大事小情,他都要到场。徐宝印说,花销100元就得有村监会三人签字,“不签字,事办不成”。

记者了解到,公怀村还有信息报送员,每月月底将村里的财务事项、每季度将村里的党务和村务信息进行梳理,报送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村监会主任签字审核,再上报到镇里,由镇级组织、民政、农经等部门和信息指导员二次审核,再将信息报送至镇纪检组监察室,最终审核无误后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

这一信息报送制度是海城市推进“阳光村务”后对各乡镇提出的统一要求。不仅公怀村,海城市423个基层组织全部实现“三务”信息公开。今年第二季度,全市就公开信息近9000条。

邬家凤家是公怀村为数不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二人因病致贫。去年村里为她家在老房基础上扩建新房,30平方米的阳光板房让邬家凤心里亮堂多了。“因为党的政策好,我家才能脱贫啊。”邬家凤说,她没有智能手机,但这没影响她了解信息,涉及她家的政策,镇里包保领导、村干部都会及时告知并帮助办理。此外,村干部还专门为她和与她情况类似的村民制作信息公示板,送到家里。(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