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去年启动的海州露天煤矿及周边基础调查,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望闻问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组与阜新市一道编制《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总体思路》,以用促治、以用促转,打造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升级版、绿色矿山示范区、国家大宗固废利用基地和预留生态空间四大功能区域。
由福新说,海州露天矿还有7.19平方公里尚未治理。“我干不完,还有下一代,一定能把它治理好。”一家几代人都是矿工的由福新言语铿锵。
彰武草原成“网红”打卡地
8月9日,沈阳市民王宏一家来到彰武草原。登上欧李山景观平台放眼望去,西旧府湖波光潋滟,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点缀着灌木和松林,远处还有绿油油的燕麦、稻田……夏日的彰武草原,是一幅由蓝天白云、花海绿浪、湖光山色织就的锦缎画。王宏感叹:“真没想到,离沈阳不到100公里,能看到如此壮美的景色。”
两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彰武县北部乡镇地处“八百里瀚海”科尔沁沙地南缘,饱受风沙侵害。农民在贫瘠的沙坨子上广种薄收,不光日子过得紧巴巴,还加剧了土地沙化速度。
后新秋镇敖户起村位于西旧府湖畔,村民张庆喜感慨地说:“沙坨子的地力太差,种庄稼十年九不收。”
绿一片青山,富一方百姓,需要创新思维,找到生态与产业相融互促的契合点。2018年8月,彰武县深入实施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打造辽宁西北部林草叠加的绿色屏障。
在沙坨子上种树尚且难活,种草岂不难上加难?不种庄稼改种草,农民能转过这个弯吗?彰武县以思想解放为引领,以苦干实干促攻坚,把一个个问号拉直。
短短两年,示范区植被盖度由治理前不足20%提高到70%以上,原本裸露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初步固定,风蚀点大幅减少。
让百姓看到生态变化、得到生态实惠,是草原建设的初心。
生态得到恢复后,彰武依托草原生态工程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沙生作物高效种植业、草原旅游业,深刻改变了当地生产生活方式,产业结构以坚定而迅速的方式深刻调整。
张庆喜在自家庭院栽了不少果树,果子一成熟,就被游客抢购一空。他乐呵呵地说:“过去我们只会种地,现在草原美了,游客多了,收入增长一大截儿,咱的饭碗端得稳稳的。”
废弃矿坑变身激情赛道
1898年,彰武地区“招垦出荒”,繁茂草场逐渐退化,成为辽宁的“沙窝子”。百余年后,经过不懈努力,草原生态恢复建设使这里再现皇家牧场水草丰美的盛景。
1897年,新邱首开阜新煤田开采先河。百余年后,在新邱露天矿废弃矿坑内,运煤作业路被改建成激情赛道。
由沙变草,由黑变绿,百年夙愿,今朝梦圆。
在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寸草难生的大坑、喷烟冒火的矸石山、裂缝丛生的沉陷区不见了,眼前是一派繁忙的建设场面。利用废弃矿坑建设赛道的金点子让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
7月25日至27日,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揭幕战在此挥旗开赛。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莹说:“为确保赛事圆满成功,建设者晚上打开探照灯,挑灯夜战。”
退休矿工石福财回忆:“这个坑过去叫‘小东露天’。到了晚上,灯火通明。我们那时候也在比赛,比的是生产。”
斗转星移,矿工嘹亮的劳动号子已经远去,赛车引擎的轰鸣声久久回荡……在赛事的带动下,文化、商业、旅游等融合互促,百年独立工矿区开启华丽的转身。
修一条赛道、建一座城、绿一片矿区、富一方百姓。阜新市不断解放思想,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径。
与赛道城建设同步进行的,是灾害防治、水土环境污染修复等系列治理工程,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也在有序推进,80%的煤矸石转化为烧结砖原料,其余20%废弃料用于赛道建设,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风光”产业风光无限
在思想解放的强力牵动下,生态治理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微观表达”。
如果说硕大矿坑与发电厂高耸的冷却塔,是昔日“煤电之城”的象征,那么今日城市广场上一排排太阳能路灯,远处高山之巅转个不停的风车,则建构起“新能源之城”的鲜明标志。
站在欧里山景观平台远望,山坡上的架架风车舞动桨叶,为彰武草原平添律动之美。
阜新地处内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过渡带,是风、光资源的宝地。今年以来,以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纷至沓来,在阜新形成“追风逐日”的建设高潮。
远景能源风电场及风机制造基地项目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签约落地,智能风机总装车间、云计算办公中心瞄准行业前沿,达产后年产值达50亿元。
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矸石山等成为新能源的新阵地。海州露天矿排土场正在建设光伏复合发电示范基地,这里将成为清洁能源集散地。
2001年,阜新市转型大幕开启。也是在这一年,全市第一个测风塔竖起。以此为起点,新能源伴随转型振兴脚步,成长为四个优势产业之一。阜新这座曾在中国煤炭能源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城市,将新能源纳入绿色高质量发展版图,全力打造全国新型能源应用示范市,为城市增添一张国家级“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