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现场
本报记者 杨 竞 文并摄
8月5日,沈阳故宫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工程公共示范和体验观摩活动举办研学专场,记者和32名学生一起走进沈阳故宫十王亭修缮现场,一探究竟。
在十王亭修缮现场,来自沈阳的32名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观摩了古建筑修缮工艺——地仗的传统工序,动手体验了地仗灰料的调制和“下竹钉”工艺。
沈阳故宫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二期工程于今年6月28日开工,预计2021年9月下旬竣工。据介绍,该工程包括沈阳故宫东所的宫门、垂花门、介祉宫、颐和殿和太庙东配殿,以及东路的十王亭、奏乐亭、东大门,中路飞龙阁、翔凤阁等。根据要求,对介祉宫、颐和殿等外檐彩画进行修复重绘,对太庙东配殿、十王亭等内檐彩画进行现状修复保护。彩画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装饰在檩、梁、枋等建筑构件的表面,最初主要是为了保护木料防潮、防腐、防蛀,后演变成特有的装饰艺术。我国现存木质古建筑彩画大多为明清时期的,按照图案内容可分为和玺、旋子、苏式等五大类。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此次要修复的沈阳故宫东所颐和殿的外檐彩画,是清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
古建筑彩画重绘时,必须做的一道工艺是“过谱子”。就是在建筑构件绘画前,做设计图。当原有的彩画谱子需要重绘时,要将原有的花纹拓印,或描绘到另外一张纸上,通俗点说就是做一个“复印件”。
沈阳故宫东所建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1746年-1748年),包括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建筑。颐和殿用于皇帝东巡时皇太后接受皇帝及文武大臣朝拜。介祉宫为皇太后休息之用。中国唯一系统完整、保存至今的清皇族族谱《玉牒》,曾存放在敬典阁。
在现场,32名学生认真体验古建筑油饰彩画修复,动手体验“下竹钉”工艺。技术人员李工告诉记者,用竹钉塞缝,是做地仗上漆前非常重要的一步,以防嵌入缝中的地仗挤出来,造成漆面开裂,难以修缮。
沈阳建筑大学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大二学生傅师博说,他学习的是室内设计专业,大学专业课中也会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相关知识,此次实地参加体验活动,收获颇丰。
沈阳故宫博物馆馆长李声能介绍,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本次活动也是继2019年辽宁省首项文物保护工程公共示范和观摩体验活动——沈阳故宫太庙建筑群修缮工程之后,再一次组织公众走进古建筑修缮现场,这种近距离观摩、体验古建筑油饰彩画修复工艺的活动,能让本就具备一定文保知识的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古建筑修复的传统工艺,传承“大国工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