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的援建 不变的深情

——辽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入藏支援那曲工作一年纪实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10日

本报记者 赵 静

援藏,是使命、责任,更是光荣。

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市,是西藏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跨越近4000公里的距离,辽宁与那曲,因为“援藏”紧紧联系在一起。

自中央实施对口支援西藏政策以来,一批又一批辽宁援藏干部人才前赴后继,与当地藏族同胞一道,建设着美丽的那曲,一大批涉及农牧业、交通、通信、市政、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为那曲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7月,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88名辽宁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手中,他们的背后,是4300万辽宁人民延续不断并持续加强的援藏力量和对那曲人民的深情厚谊。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一年来,那曲市发展更上一层楼,藏族同胞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那曲市基础更牢、成果更多、底气更足。

“输血”强基础

“造血”添活力

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是辽宁援藏干部的“心头大事”。

在紧邻109国道的那曲市安多县县城,沈阳南路与安狮东路交叉口上的辽宁援建扶贫项目——“天龙酒店”格外显眼。

走进这座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5层大楼,电梯、网络、热水器、制氧机,样样不缺,在海拔4800米的地区,这样的配置可谓“高大上”。这是“十三五”期间辽宁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安多县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示范服务项目,总投资约3900万元。

“按照扶贫项目利益连接机制,这里租金收入的7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红,30%作为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目前分红资金已达188.5万元,2588名贫困户从中受益。”沈阳市援藏工作队领队齐鑫介绍。

不仅仅有项目分红,酒店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今年35岁的布嘎就是受益者之一。2017年,一直以放牧为生的布嘎和妈妈异地搬迁到安多县措那小区。2018年天龙酒店开业后,布嘎就在这里负责保洁工作。如今,身为“小领队”的她每个月能拿到2500元的工资,生活有了稳定的保障。

“输血”强基础,“造血”添活力。以项目带产业,才能更好助力脱贫谋发展。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