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鳌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辽南文化名宿——

以卓越之艺与厚德之品光照艺坛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10日

《写生珍禽图》(局部)

“台山秋月”

“乐意藏真”“占鳌金石书画”

“浩然正气”

“五十年来育桃李,致力栽培栋梁材。芬芳学子处处在,丰硕之花遍地开。”

“结翰墨缘”

“甲子年三月印社成立”

“刻画始信天有工”

“霜染林叶似春花,瓦雀结伴闹喧哗。三秋不见枫林晚,石隙深处有黄花。”

本报记者 凌 鹤

核心提示

刘占鳌是辽南历史上的文化名宿。他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其传统文化修养深厚,艺术造诣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我国现当代艺术名家,成为地域的文化名片。其篆刻独树一帜、生动古雅,并融入绘画,筋骨独到。他同时著书育人孜孜不倦,是一位德艺双馨、桃李芬芳的美术教育家。

《承远庐印存》载入我国篆刻史册

刘占鳌,生于1899年,卒于2000年,号半农,斋号承远庐,是一位世纪老人。其父母注重教育,幼时即被送到当地治学严谨、思想开放的私塾读书学艺,20岁时已满腹经纶。

年少时,受教书先生王锡芝影响,刘占鳌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拜名宿李东园、王光烈、寿石工学习书画与金石学。上世纪20年代,刘占鳌考入长春艺专读书。1928年,凝聚着他青年时期艺术探索成果的篆刻集《承远庐印存》1套4册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印谱的出版,是其艺术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令其声名传扬,至今仍令业界赞叹其篆刻艺术的超越群伦。

印谱包含甲骨文、金文、古玺印、汉印等。刀法与布局错落有致、神韵相融,有专家评价:“刘占鳌先生的篆刻,堪称大师,其取法于浙,然又不囿于浙,浙徽兼备,独树一帜。尤精于以单刀入汉印,创一代新印风。”

刘占鳌曾说过,他的篆刻以秦汉为宗,崇尚“宁拙毋巧”的古训,下刀时多用切刀和锉刀,这样使作品不修饰,不做作,刀法奔放。在文字的安排组合上他反对奇特狂怪的字体,因为篆刻艺术本身就较深奥,字形难以辨认,再人为地造出一种陌生的东西就更令人难以识认。刻汉篆就是汉篆,通体大篆就是通体大篆,不要在其中掺杂甲骨文和小篆等。面对一块石头,要敢于大胆构思,运用各种手段,赋予顽石以灵性与生命。

这番经验之谈,让人受益匪浅。

国画作品屡次入选全国美展

新中国成立后,刘占鳌受聘大连市群众艺术馆,担任国画讲师。他的国画以南宗为主,承徐熙之法,擅花鸟兼山水。用色浓重,大胆独特,生动传神。

1952年,他的国画《群鸡图》入选全国第一届美展。1956年,国画《大地回春新气象,山谷幽禽布佳音》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并荣获一等奖。至此,人们知道刘占鳌的篆刻、国画、书法齐生辉,光耀艺坛。

成名后的刘占鳌,依然孜孜求索,求教于南北,捕获新知,丰富创作。

历史原因,刘占鳌历经磨难,但始终不曾动摇他对艺术的赤诚之心,他坚信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定会重放异彩。

1978年,他迎来艺术新生,老树新花再放光彩。当时《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新观察》等全国多家报刊陆续为其开出一方展示艺术的天地。国内数十个书画展的邀约使其再展风华。他的篆刻作品作为国礼相赠。

有评论认为,其“台山秋月”一印,洒脱自然,一异成法。初看似无意冲切,细品则文字、构图、章法无不妥帖含韵。“月”字应在“秋”之下,而他一反常规,把它挂在左方天空,似新月高照,虚实极为精当。

刘占鳌晚年的篆刻作品率真自然,富于天趣儿,不拘旧制,独步佳境。

上世纪80年代,他的行草书作品赴日进行文化交流,以其苍劲老到、质朴传神、真气弥漫,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赢得称赞,为国争光。

经典鉴读

JIANDU

黄筌《写生珍禽图》

格物之理 得物之真

本报记者 凌 鹤

《写生珍禽图》为五代西蜀画家黄筌的传世名作,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41.5cm×70cm。

画中描绘了鹡鸰、麻雀、鸠、龟、昆虫等动物20余种,排列无序,但每一种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它标志着中国花鸟画已臻于精美,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相比唐代人物画与山水画,此画勾线大都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

黄筌对形色逼真的追求与表现能力,史上有所记述:“精彩体态,更愈于生,往往生鹤立于画侧”,甚至到了连人都难以辨其真假的地步。《姑溪居士集》卷六记:“黄筌作夹竹桃花屏风,东川西川节度使厅皆有之。筌今不在,以真花片补其缺处,几不能辨。枝上地下,相契不差毫发,天下传以为工。”

中央美院副教授、画家陈相锋认为,黄筌所追求的真,不只是写实形似,而是形神俱似、气质俱盛、生动传神的真。只有格物之理,方能得物之真。唐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言:“造于理者,能尽物之妙,昧乎理则失物之真。”

著名国画家、鲁美教授张晖认为,这幅写生画稿,每一虫都画得灵活生动。画法是典型的双勾法,体现了黄筌一派“用笔新细,轻色晕染”的特点。五代虽是传统花鸟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但传下来的珍品极少,所以此画极其珍贵,并对宋代花鸟画的工笔重彩画风产生很大影响。

当代著名艺术家冯骥才评论:“爬动的蟋蟀、欲跳跃的蚂蚱、探路的牵牛、飞行的蜂、扇动薄翼而鸣叫的蝉,还有或飞或立或觅食的鸟儿,全都在画面上活动着。笔法极细腻却不匠气,比例结构精确令人惊叹。”

擅画花鸟的著名国画家刘鹏认为:“该画不是照抄自然,而是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予以艺术表现。既重视真,又注重美与善的观念表达,强调‘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不遗余力培养人才

刘占鳌心胸豁达,为人谦和,传道授业孜孜不倦。他曾连年为书画篆刻班授课,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学识和艺术经验传授给青年一代,培养了大批后学,遍及海内外,如今这些人都成长为业内精英。

大连印社成立后,为给学生上课,刘占鳌撰写了数万字的《篆刻心语》,打印出来免费送给学生。84岁时,他还骑着自行车带领学生到大黑山写生、上讲台讲解篆刻。

他为人真善,在生活中经常助人。据老邻居回忆,当年,刘占鳌家中有磨盘,邻居们到其家中磨面,先生分文不取,邻居们感慨,他们几辈人与先生为邻,都受先生的恩惠。商品经济时代,书画家都收取润格费,先生却是有求必应,分文不取。

刘占鳌的百年人生之旅坚韧而充满人格的高贵。他在80余年的艺术道路上始终不倦地前行,保持着谦逊好学的本色。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有高超的艺术作品,还有从不苟且、金石般可贵的节气和品德。大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宴清、副主席宋民认为,刘占鳌是令人景仰的艺术前辈,是金州、大连乃至近现代中国艺术界的卓越大家。其诗书画印“四绝”,精通贯通,相得益彰。书增画印势,画益书印神,书画印有诗心。充分体现了文人的艺术精神。其篆刻作品取法广泛,风貌多样,对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绘画、书法、篆刻、教育方面更是成就卓著。刘占鳌倡导德为先、修为高,具有谦和、平淡、豁达、宽宏的人格魅力。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激励着时人。进一步挖掘、宣传、继承先生的文化艺术精神,是我们的责任。

艺术微论

当今时代花鸟画 更要突显“和谐”

文 心

花鸟画是最为喜闻乐见的绘画题材。因受众广泛,花鸟画更应紧密贴合时代,突显“和谐”主题,发挥艺术的引领性、共情性、启迪性作用,在播散美的同时引发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当今的大时代背景: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复兴,世界文化多元多变。花鸟画作为中华传统画种,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需发扬光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以新时代的花鸟风貌于世界艺术之林中绽放独有光彩,势必赋予花鸟画表现新时代的使命。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空前的挑战。澳大利亚大火使4.8亿只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失去了生命和家园。北极升温,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动植物或将逐渐灭绝,这些现实我们必须要面对。

据考古数据显示,7000万年前,地球上存在过160万种鸟类。如今,仅剩9000多种,而且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大规模开发,森林以每年11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使许多鸟类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成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迫切课题。解题方式涉及世界性、全方位。而在艺术领域,花鸟画直接表现自然之美,应顺应时代需求构思描绘,提醒人们更加关注自然,自律自省,还大自然应有的生机和面貌,让花儿鲜艳地开放,鸟儿欢快地鸣叫,人类健康地生存。

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加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留恋繁花似锦、鸟儿翻飞、清风朗月的美景。这一切的美好都可在花鸟画中获得体现。所以花鸟画的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更为深刻的主题,更加贴近自然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画照片或一味地仿古已脱离实际,脱离当今。这样的绘画属于闭门造车,缺乏生命力,缺乏感染力,缺少内涵,作品自然立不住,更不会打动人。

大时代面前,无病呻吟的艺术会遭到摒弃。新时代的花鸟画创作空间广大,只要深入自然、深入生活、直面心灵,其内涵外延都可得到有力拓展。

小花鸟,有大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