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 阳
“我们本想去部队慰问一下,倒是让你们抢了先!”8月1日建军节,沈阳市法库县和平乡曹四家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辉早早就等在村部大门口,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
刘辉的“亲人”是辽宁陆军某预备役团的官兵。管他们叫“亲人”,一点不为过。刘辉本身就是一名老兵,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得到来自部队的各种帮扶,尤其是新打的十眼“脱贫井”,在村里起了大作用。
曹四家子村位于法库县北部,交通不便,多山、多坡岗地,土地瘦薄分散,产业基础薄弱,是个典型的贫困村。2018年11月,通过法库县武装部联系,辽宁陆军某预备役团和曹四家子村正式建立军地扶贫结对关系。
“当时,缺水是村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部队了解情况后,一口气帮村里打了十眼井。”村民党庆玉在山坡上种了1.6公顷黏玉米,今年在玉米即将灌浆的时候,正值大旱,他家地头的一眼井保证了灌溉。得知部队官兵来村里慰问,党庆玉早早地等在地头,他说:“这十眼井是咱村民的‘救命井’,村里近千亩受旱玉米长势都不错。”
“脱贫可不能光靠种玉米,必须找到更赚钱的项目。”村干部和部队官兵想到了一起。于是,十眼井中,有两眼深水井被打在一片荒坡上,现在,这里已经成了4公顷山楂林。
走上村头的一处坡地,数千株山楂树和林下作物长势正旺,显眼处立着一个牌子——“军兴山楂园”。
刘辉说:“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地,现在有4500棵山楂树。今年,林下的大豆就能见钱,3年后,山楂也能结果,到那时,估摸着一亩地效益最少也得3000元,这就是咱村集体的稳定收入来源!为了体现军民共建共育、强军兴民,咱们起了‘军兴’这个名字。”
“栽一棵就要活一棵,帮一项就要成一项,我们一定帮助曹四家子村彻底摆脱贫困。”在山楂林里,团政委高耀杰告诉记者,“打井、栽山楂树、帮扶贫困户,我们已投入6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将修缮村民委员会,为水井配备发电机,持续资助重点贫困家庭。”
正说着,两个孩子飞奔过来,一头扎进官兵的怀里。她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克玉家的孩子,先天失聪。去年,在部队的资助下,她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助听器,终于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
“孩子的笑容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村里脱贫奔小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高耀杰说,“请乡亲们放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我们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