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成刚
“现在,赶场开会少了,视频会议却多了;线下接收文件少了,线上发文却多了。这文山会海渐有借‘云’反弹之势。”近日,一名街道干部不无担忧地向笔者倾诉。
笔者非常理解这些基层干部的处境和苦衷。过去,我们反对的文山会海,多指过多、过滥的实体会议和纸质文件。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如今,它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了“云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使用率。“云招商”“云教育”“云招聘”等新方法,在保证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也丰富了工作落实的形式,降低了办公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有少数人却借题发挥,把文山会海搬上“云端”,无论大事小情、无论急事缓事,说开会就开会,想发文就发文。这种随心所欲,形式上虽然与之前的文山会海有所不同,但危害却如出一辙:同样加重了基层负担,同样挤占了为民办事的时间、空间,同样损害了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所以,决不可等闲视之。
这些文山会海的新变种,究其根本,还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作怪。长期以来,“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已成为某些人的思维定式,欠思考、少担当、不作为,只把开会和发文作为行政准则,认为开会就是对上级精神的落实,发文就是对下级工作的部署。在狠刹文山会海之风的大环境下,这些人的行为有所收敛。而“云应用”的到来,让他们借“云”而上,加之“云会议”“云发文”既易操作又披着创新的外衣,“借尸还魂”就成了理所当然。
治理文山会海借“云”反弹,得靠法规制度。在现今没有新制度可循之时,应先用管理传统会议和文件下发的标准来考核“云会议”和“云发文”,控制数量,提高质效。然后,要抓紧探索和制定“云时代”会议和文件的监管方式,用新制度管严卡死“云端”的文山会海。
治理文山会海借“云”反弹,也不要因噎废食。“互联网+政务”是划时代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与文山会海没有半分瓜葛,不但不可削弱,还应推广完善。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一级给一级作表率,树立崇尚实干、讲求实效的鲜明工作导向,想基层所想,解基层所难,让基层真正享受到“互联网+政务”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