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幸福曲 共圆小康梦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07日

(上接第一版)

8月6日,《经济日报》刊发《大梨树村的二次创业》的报道,报道聚焦凤城市大梨树村,报道称,大梨树村,因为实干,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全国最大的村级集体果园、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因为实干,500多户村民住进了现代新村的公寓、别墅,水、电、气、暖等设施一应俱全。报道指出,握着“接力棒”,如今,新任村党委书记毛正新带领村民开始二次创业。

8月6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沈阳多福社区福气满满》,报道称,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多福社区看望居民时指出,社区建设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多福社区立足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融入“福”文化内涵,建造具有“福”文化地标性的“多福八景”,昔日脏乱差的大杂院变身“抬头见福、伸手摸福、脚下踩福、心中有福”的幸福家园。如今,已形成“两邻”理念深入人心,“两邻”实践百花齐放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提升群众奔小康路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8月6日,《农民日报》刊发《辽宁逐梦小康系列报道之三 稻花香毓稻乡人》称,夏日时节,辽沈大地,泥土清新,稻花飘香。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万亩水稻长势喜人。“国家对咱农民的政策越来越好了,只要肯干,大家就都能过上好日子!”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房身村农民洪蕴来向记者介绍,他利用自己多年种植水稻的经验,带领乡亲们开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及稻蟹、稻虾共养,探索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平台。

8月6日,《工人日报》刊发《小小乡镇捧起致富“金饭碗”》,报道聚焦乡村振兴话题,走访了丹东獐岛村、丹东大梨树村、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向阳乡和平村等地。报道指出,在乡村振兴中,辽宁不少乡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谋求转型发展,捧起旅游“金饭碗”。生态环境越来越美,老乡们也纷纷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8月6日,《科技日报》刊发《一粒彩色米,换来好生活》称,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是中国稻田画之乡。走进沈北新区的“稻梦空间”园区,顺势攀上高27米的观光铁塔,哪吒、至尊宝、憨豆先生、玛丽莲·梦露等形象赫然出现在2000多亩的沃野之上。水稻变颜料,稻田成画板,恍如置身梦幻空间,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近些年,“稻梦空间”的农民以彩色水稻绘制大千世界的故事逐渐传开。他们播撒的是智慧之种,收获的是幸福生活。

8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同样聚焦沈阳市沈北新区,报道指出,在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镇,靠立体种植养殖、水稻深加工、“稻田画”观光等三产融合体,在稻田里实现了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