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可以在树上 写作得在地上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07日

高 爽

这几天,许多“大神”都在以各种方式嘲讽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吃瓜的我看得不亦乐乎。

在网络上,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都是用来吐槽的,这事早已不新鲜,今年之所以还能掀起大水花,实在是因为考生太有创意了,在用文言文、甲骨文写作之后,居然又玩出了用现代白话文写出大伙看不懂的文章的新花样。

我也是闲的,统计了一下这篇不算标题只有977个字的文章中,竟有“嚆矢”“孜孜矻矻”“婞直”“振翮”“薄脊”“一觇”“玉墀”等十余个词是咬不准字音更说不出准确意思的,至于每个字都认识却理解不了的句子更多!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老师。

设想一下,许多许多年后的人们如果还能看到这篇作文,会不会以此作为样本来评判我们这个时代的语文水平?会不会像我们读一两千年前的文章一样,查着《说文解字》和《辞源》,带着崇敬之情,一个字一个字去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

有趣的是,这样的事今天已经有人做了,某大学一位哲学教师居然把这篇高考作文用最通俗的大白话翻译了一遍。比如原文中一下子就让我蒙掉的第一段:“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翻译”之后原来是这样的意思:“现代人最常见的困惑是,传统已经不灵了,所以没根;可是要说自由自在呢,还能上天不成?像这样又不接地气,又不能随便浪,该怎么办呢?诶,我灵机一动:住树上呗。”

在相关评论中,看到有人举了陈独秀的例子。光绪二十二年,他为了应付家人的期望去参加秀才考试。出题者以“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为题,让考生就此写一篇文章。陈独秀后来回忆:“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的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宗师,把我取了第一名。”虽然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并非不通,但这篇满分作文里那些不明觉厉的词汇显然对阅卷老师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一点倒颇有相通之处。

说回来,对于这篇作文的群嘲,包括我在内,其实不太厚道。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年能写出这些词句,确实已经很厉害了,或许未来真会卓然成为大家。高考作文,主要检验考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和知识储备,且不说他这样的确有能力者,哪一个考生不是极尽所能来证明自己呢?我当年又何尝不是如此,学到了好词、硬词,就一定想方设法用到作文里,像辛弃疾词中所说:“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真正意识到深入浅出才是文章最高明也最难达到的境界,已经是多年以后了。

所以,我觉得这次的讨论如果还有点价值的话,就是以此来告诉孩子们,写作文不只是为了得高分、证明自己,更是为了表达观点、完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