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岩 姜瑞春
随着新基建政策、项目的陆续落地实施,未来一个阶段,辽宁将迎来一个难得的机遇期。当务之急,辽宁应将新基建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让新基建成为新引擎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新基建涉及的主要领域可归纳为7个方面,即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动能正在急速转换,在这一背景下,新基建能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持创新、绿色环保和消费升级,在补短板的同时释放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具体来看,新基建实施将更偏重于“稳”,实施过程将更加精耕细作,粗放式大干快上再无可能。在其他拉动经济增长因素受到冲击时,新基建或将进一步发挥“稳定器”作用;乘数效应更大,以5G为例,工信部估算1个单位的5G建设投资可以拉动6个单位的经济增长,乘数效应可观;在推动投资和生产的同时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对产业链上下游及投资和消费的拉动更为显著而迅速;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项目涉及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
辽宁加速布局新基建
辽宁具有发展新基建的良好基础,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为有效推动新基建项目在辽宁快速稳健发展,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
制定新基建项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2025年实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居国内前列,基本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网络强省目标,辽宁省及各市陆续出台系列文件和推动措施,如《辽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其中,沈阳市印发的《2020年沈阳市数字经济工作要点》明确提出,2020年要建成并开通5G基站3000个以上,力争完成5000个。制定各项发展规划,让新基建项目的发展任务和实施路径更加清晰,从而奠定扎实的制度化基础。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近年来,我省加速布局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2019年,沈阳市智能制造业产值突破800亿元,数字经济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2020年,我省将完成百亿元投资,建设2万个以上5G基站,5G网络将覆盖所有地级市。与此同时,我省将推进大连普湾数据中心、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辽宁先进计算中心等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动IPV6、VR/AR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部署。
人才储备持续增多。人才储备是决定新基建项目未来发展速度、质量和潜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一批重大新基建项目的加速推进,我省新基建的人才储备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统计,辽宁省新基建产业人才招聘需求人数占全国比重为2.84%,位居全国第11位,拥有新基建热门技能存量人才占全国比重为3.19%,位居全国第10位。
抓牢发展新基建的着力点
如何将新基建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我省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利用传统优势资源和发展基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辽宁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航空工业等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这些都应成为推动新基建发展的重要优势资源和战略基础。要围绕优势产业合理设计新基建的发展布局,避免重复投入建设,利用新的政策和资金带动传统工业、制造业等快速转型升级。新基建要与传统基建融合发展,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一方面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方面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确保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增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让辽宁的新基建项目迅速走上发展快车道,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带动本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新动能。
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实现新基建惠民生。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今后一个阶段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基建项目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推进新基建项目发展过程中,应紧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将惠及民生的项目做实、做细,通过新基建项目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充分利用独特优势,抢抓机遇。面对新基建难得的机遇,应主动作为,将推动项目落地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辽宁创造更大的对外发展空间。各行各业应有效运用好传统优势,并努力创造新优势。例如,应充分利用省内高校科研单位数量较多、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动省内高校“双一流”建设,为新基建项目发展培养更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