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聚焦辽宁,看百姓身边变化,看基层一线变迁,看辽宁如何——

奔出一条向阳的小康之路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05日

本报讯 连日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中,聚焦辽宁,深入基层一线,看百姓身边变化,看全面小康成色,看高质量发展成效,推出了一系列的专题报道。

8月3日,新华社播发《从“辽宁蓝”到“花果山”——辽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剪影》的报道,报道指出,盛夏时节的辽宁,草木葱茏、大河奔流;天蓝海碧,山川竞秀。这个曾经以高污染、高能耗为特征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经过一个时期的铁腕治理,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海生态大为改观、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在白山黑水间奏响一支绿色咏叹调。

报道称,河长们的付出和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理念的转变带来了辽宁水环境质量的不断好转。2019年,全省河流优良水质断面占比61.6%,渤海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5.16%。

在空气治理方面,报道聚焦沈阳,指出,近年来,沈阳市为治理空气污染动真碰硬,仅拆除燃煤小锅炉就有4000多台。2015年—2019年,沈阳市大气优良天数由191天增加到284天,二氧化硫、PM2.5和 PM10浓度分别下降68.1%、40.2%和33.0%。

在乡村环境治理方面,报道称,近年来,辽宁省已完成2000多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省已建成656个省级美丽示范村,越来越多的村庄将实现产业兴旺、环境宜居。

8月4日,《光明日报》刊发《辽宁:现代农业夯实小康路》的专题报道,报道聚焦现代农业发展,指出,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辽宁富饶的土地为百姓的小康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粮食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科学的生产、养殖方式和现代化的销售模式,更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

报道聚焦基层一线,以东港草莓产业为例指出,近年来,丹东以东港草莓产业为中心,打通草莓产业链,依托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业务,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数据显示,丹东东港草莓生产面积达8800公顷,年产量20.24万吨,总产值40亿元;年出口草莓制品近4万吨,出口创汇达3500万美元。其中电商销售占销售总量60%以上。沈阳、大连两座机场都配备草莓运输专机,配合高铁线路和冷链线路,目前东港草莓的物流已经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

现代农业方面,报道聚焦盘锦稻米产业,指出,盘锦的稻蟹共养模式形成了“产业联盟+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模式,带动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截至2019年,盘锦大米联盟企业年销售大米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河蟹养殖面积170.5万亩,产量7.5万吨,产业产值115亿元。(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