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整理出版一批地域文化图书

因具独特的文化价值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05日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钦定理藩院则例〉满蒙汉诸本整理与研究丛书》《刘盼遂著述集》《东北古代长城考古调查与研究》《旅顺大屠杀资料与研究》《中国锡伯族通史》等一批具有地域历史文化抢救整理价值、带有东北民族特色,或属于国家重点文史类选题的优秀图书日前入选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图书项目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使得这些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得到及时抢救并整理出版,意义深远。

记者了解到,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于2007年,主要资助优秀公益性出版物的出版。设立至今,已遴选资助了5000多个优秀出版项目,其资助项目所代表的国家水准,已经成为我国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我省有着悠长的地域文脉,需用怎样的抢救和发掘才能再现其原貌,用怎样的角度和风格才能体现出它的一斑?又该用何种取舍和格局才能提炼出它的精华?近年来,辽宁出版集团深入实施“精品出版工程”战略,通过对历史典籍、历史积淀的研究与整理,撷取精华,出版了一批带有辽宁地域符号、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精品图书,其中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图书可谓万紫千红,辽宁科技出版社的《辽宁中药志(植物类)》、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满洲实录》《辽代铁器考古研究》《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译稿》、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清代盛京宫廷乐舞研究》《奉天落子》《辽宁曲艺史》、辽海出版社的《八旗文献集成》《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此次,辽宁出版集团所属8家出版单位的15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涉猎选题范围广泛,既有创新性,又有持续性。重点文史类选题《刘盼遂著述集》,是对优秀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具有辑佚、补缺的意义;地域特色选题《东北古代长城考古调查与研究》首次全景式展示了各历史时期在东北地区所建长城的分布、遗存等境况,许多图片所反映的古长城遗存如今已发生很大变化甚至不复存在,此书的出版更显弥足珍贵。民族类选题《中国锡伯族通史》,立足东北民族特色,挖掘与整理地方民族历史,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此外,主题出版项目、军事类和少儿类选题等也都各具特色。

清代东北流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人物群体,他们在清代特别是清前期东北的开发过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少有研究者关注。辽海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通过对东北流人著述及历史积淀的认真发掘、整理与深入研究,结集出版《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两个系列丛书,双双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出版方表示,这两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籍整理丛书专业性强,整理周期长,前期投入较大,能够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认可和支持,对项目顺利开展并持续下去帮助很大。有了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未来他们更有信心在整理地域文献方面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