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明 崔振波
7月的辽东山区,翠色欲滴,鸟鸣盈耳。
骄阳下,马从文背着筐,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柞树林中,将一张张粘着蚕卵的牛皮纸条挂在枝头上。
“眼下正是秋蚕上山的季节,这些蚕卵经过一夜孵化,就会变成幼虫。”马从文一边擦着汗,一边对记者说,“再过两个多月,这满山的柞蚕就会作茧,能给我们带来十多万元的收入。”
夕阳西下,忙活了一下午的马从文坐在山坡上的一棵大树下乘凉。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丘陵,他感慨道:“以前守着大山过穷日子,如今选对了产业,这青山真的变成了咱老百姓的金山喽!”
马从文一家4口曾经靠种玉米为生,一年下来,收入不过4000元,30多年的老房子也因年久失修,漏风漏雨。
马从文所在的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地处大山深处,被称为“村中村”,靠天吃饭的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那时,村里的路是泥巴路,村民住的是土坯房。
这样的状况从2013年开始改变。
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我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致富。针对村里山多地多的特点,八家子村确定了发展养殖、种植特色产业的脱贫思路。
2014年,在村里帮助下,马从文开始养蚕,当年收入5000多元。尝到了甜头,马从文家连年扩大养殖面积,如今已发展到近10公顷,年收入近20万元。
“现在,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养蚕,不仅摘了‘穷帽’,还踏上了致富路,收入最多的人家,年收入五六十万元。”马从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中,可以放养两茬柞蚕,一公斤蚕种1000元,平常年景可收获150公斤蚕茧,每公斤蚕茧售价36元左右,放养一公斤蚕种,刨除成本净赚一万两三千元。”
腰包鼓了,底气就足了。2018年,马从文把家里的老房子扒了,盖起三间大瓦房,里外都贴上了瓷砖。他又花了36万元给儿子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家里还添了辆小轿车。
目前,八家子村已广泛发展葡萄、榛子、柞蚕、蛋鸡和绒山羊五大特色产业,每户都有两个以上的种养项目,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半数以上农户家买了车。(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