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老档案记录 清官徐庆璋故事

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03日

辽阳市档案馆珍藏的沈性慈手稿。

本报记者 吴 限

在辽阳市档案馆,有两页泛黄的清代档案,这是甲午战争时期辽阳知州徐庆璋夫人沈性慈的手稿:“作牧之岁,正东邻交绥之时,海盖失陷,辽沈震惊。诸将前途倒戈,四民登陴荷畚。召集士绅,督率乡勇,设伏要隘,扼守冲区。强敌闻风未敢直入,虽非作柱中流,亦属战阵后盾。”这篇文章说的是辽阳知州徐庆璋保家卫国、廉政为民的故事。

组建民团守卫辽阳

千山龙泉寺净瓶峰的石壁上刻着“屏藩独峙”四个大字,下有款识写道:“甲午之冬,倭夷犯辽,大军未集,予号召民勇,独扼凶锋。幸叨天子威灵,得保危城。今和议已成,江山如故,游览至此,见斯石挺然独立,障蔽千山,因题四字以志感云。光绪廿二年十月既望古越徐庆璋题。”辽阳市政协文史馆馆员李大葆解释说,光绪二十二年为1896年,时值辽阳知州徐庆璋抗击日寇取得胜利。徐庆璋深知,日寇所以没有攻入辽阳是团练的作用,功劳应该归于他们。他出于感激之情,在路过千山龙泉寺时在巨石上挥笔题写下了这四个大字。

结合《辽阳县志》《清史稿》的记载,记者还原了徐庆璋保卫辽阳的细节。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寇连下九连城、安东(今丹东)、宽甸、凤凰城、岫岩等地,辽阳受到了威胁。当时,辽阳兵力很少,仅有一些捕盗兵,难以御敌。在这种情况下,徐庆璋向军机大臣恭亲王奕密陈,请速筹保卫辽阳之策。

恰在此时,日寇又派人“以分界来告,线画辽境之鞍山站、吉洞峪、八会寨指为彼有,不许我军越境”。徐庆璋立刻警觉起来——如果让敌人的阴谋得逞,清军将“无险可据”,造成“防不胜防”的局面。他立即组建民团,成立镇东军,做了部署,然后“以巡缉弹压为名,隐以抢先守隘为实,毋碍和局,兼防决裂”,做两手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徐庆璋组建的民团使用的武器大多是原始的大抬杆、火铳、火炮,且相当残破。面临日军进攻,辽阳危在旦夕。徐庆璋向各方求援:“璋屡求各帅救援,至今无至者。璋死不足惜,其如根本何!哀求诸帅、诸总统,当念根本重地,迅速救援,明日不到,无望矣!”他在电报上用了8个“万”字加急,但各地援兵仍然未至。三四天后,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才率军进驻辽阳,但他们不讲究战术,漫无目的地布置兵力。徐庆璋出于“守土之责”,只好“不避越位之诮”,电禀恭亲王奕,要求弹劾某些将帅怯懦无能,并提出自己对战守的建议。他说:“窃闻胜败兵家之常,一败即退让数百里,实古今所未有。”“尤不解者,大军退后,绝不敢先行攻取,必待贼从容布置,养精蓄锐大股来寇,各军始勉强应敌,或见影而逃,或闻风而退。似此军情,中外闻之,殊堪耻笑。”

徐庆璋向盛京将军裕禄再三申请辞去“知州”一职,专门去带兵打仗。徐庆璋“募饷练兵”,组成“镇东十三营,督率士卒,日夜不懈,赏罚严明,人乐为用”。他组织辽、海、凤、岫3600个村屯,编练乡团8万人,“内而固结人心,外而大惊敌胆”。辽阳城东峨嵋庄人周文振(字子升),献出粮食300石,支援官军,且倾其所有,挺身操办本地团练,因积劳成疾,最终病故。辽阳人许奎武,在日寇进犯辽阳的紧急关头,请求母亲进山避难,母亲褚氏却说:“大敌当前,应该考虑如何保卫乡里,怎么能先想到自己逃命?”随即命儿子请示徐庆璋建立乡团,并捐资购买武器,准备迎敌。

当时有谢成、程克昌、魁福、沈宗汉、锡寿、朱登甲等民团,“随军助剿,可与官兵相辅,均称得力”,他们“皆唯璋令是听”,终于击败敌人的进攻,使“日军不复至”。不仅保住了辽阳,也彻底粉碎了日寇“必取奉天度岁”的狂妄计划。由于徐庆璋的坚守,辽阳始终未被日寇占领,固若金汤。徐庆璋举办民团成绩卓著,屡得清政府传令嘉奖。

廉政爱民的“徐青天”

据《清史稿》记载:“徐庆璋所历多善政,遇有讼争事,辄为剖其曲直而遣之”,起到了“弭患无形”的作用,令人折服。李大葆说,徐庆璋在任期间,关心民间疾苦,经常微服出巡,扶贫济困,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对一贫如洗的无业者,说服有条件的商号设法安置。对无人奉养的老人和沿街乞讨的乞丐,他十分同情,“倡修养济院”,尽量加以收留。徐庆璋在任期间,辽阳城西沿太子河流域的小北河、唐马寨等地“连年水灾”,一片汪洋,房倒屋塌,百姓无衣无食,叫苦连天。由于州里财政困难,无力救助,他通过募捐的办法,得到捐款。为了防止捐款被地方官员侵吞,他派人沿地调查,按户口赈济,落实人头,账目透明。所以,《清史稿》记载:“地方官员‘无敢侵蚀者,以故实惠及民,全活无算’。”

李大葆介绍说,徐庆璋不但不惧权势,还敢于为民请命,深得百姓爱戴。当时,辽阳有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的军队驻扎,纪律差,偷盗、抢掠时有发生。有一个欺负民女的士兵被抓,按律当斩。出于尊重,徐庆璋通知依克唐阿说:“是你杀,还是我杀?”依克唐阿说:“我来杀。”结果,依克唐阿并没有按律处置这个士兵,而是加以包庇。徐庆璋知道后非常气愤,以后再有此类事件,便亲自处理,一律杀头。李大葆指出,徐庆璋还非常关心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他认为民以食为天,必须抓好根本。当时,农村有“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的陋习,拖延农时。为了改变这种陋习,他提倡早耕早播。徐庆璋对商贾的正当利益,也妥为保护。过去,一些官员对商贾多有刁难、勒索,甚至借故敲诈。商贾敢怒而不敢言,不堪其苦,有的被盘剥得甚至陷于歇业倒闭的境地。徐庆璋到任后宣布:过去的事,既往不咎,有敢再犯者必将严惩不贷。同时准许商贾控告官府官员的贪腐行为,查实者定将秉公处理,绝不姑息。如果官府有求于商贾,也须州官出面,双方立好字据,讲究信义。他的这些做法,有力地推动了辽阳城乡经济的发展,给百姓带来了福祉。所以,《清史稿》记载徐庆璋“平日为政,宽猛兼施。士民畏之如秋霜,爱之如冬日,有‘徐青天’之称”。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徐庆璋因功升任甘肃庆阳知府。据《辽阳文史资料》记载:“徐庆璋从辽阳出发那天,辽阳百姓为感念他的所作所为,特意设立十里长亭,治酒席以饯行,献万民伞以纪念。”

这些记载跟档案馆里徐庆璋夫人沈性慈所写的吻合:“(徐庆璋)去任之日,(民众)香花祖饯,绵亘数十里不绝。”

(本文图片由李大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