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档案馆抗击疫情专题档案全宗建成

全景记录辽宁战“疫”历程

辽宁日报 2020年07月29日

展柜里摆满实物档案。

消杀掉色的冲锋服。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文并摄

核心提示

这是一把打开辽宁战“疫”记忆之门的钥匙,也是一张疫情之下走入辽宁人精神内涵的地图。

经过6个月面向社会的公开征集,尽管档案接收工作还在进行,但省档案馆抗击疫情专题档案全宗已建成,上万件各门类、各载体的战“疫”档案在此“安家”,留住辽宁抗击疫情的历史记忆。

自制的纪念册 和掉色冲锋服

在省档案馆采访,两个纳入抗击疫情专题档案全宗的实物吸引了记者。

一是一本湖北籍来沈阳打工的农民工编辑印刷的抗击疫情纪念册。这名农民工叫应传发,在沈阳打工多年,对沈阳的情感很深。他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网络以及自行拍摄的方式,整理出一本抗击疫情图集。这本图集收集了沈阳及全国各大城市抗击疫情的各种场景。

二是一套消杀掉色的冲锋服。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援鄂队员捐赠的这套冲锋服,原本是崭新的冲锋衣、裤,驰援武汉期间,工作在一线的战“疫”医护人员穿在身上,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消杀,已经严重掉色。这套掉色的冲锋服,又让记者想起了之前看到的医护人员因反复消毒而致手部皮肤严重腐蚀的那张照片。

其实,不仅是这些实物背后都有感人故事,而且与抗击疫情有关的每一页纸都映射出在这个特殊时期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记者看到了征集的1000余首普通市民创作的抗击疫情诗歌,抒发了群众的真情实感。还有征集的很多书画作品,也都是此间群众的真情流露。

种类和数量堪称征集之最

据统计,省档案馆现已收集了文书、实物、音像、网页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抗击疫情档案,主要包括接收文书档案103件;征集到实物档案114件,包括医疗队队旗、队服、书画作品、锦旗、警用摩托车模型等;面向社会征集的照片、视频、抗击疫情诗歌、书画作品等2000多件;还有网页抓取198件资料,收集“辽宁医疗队档案馆”资料671件,收集援鄂医疗队相关照片4496张、视频时长5小时24分钟。这些档案资料均纳入抗击疫情专题档案全宗。

此次抗击疫情专题档案全宗主要包括辽宁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治工作前方指挥部、辽宁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及44家成员单位形成的文书、实物、音像等档案,以及面向社会征集的各种门类、载体的抗疫档案资料和在我省各门户网站抓取的通知、公告、新闻报道等网页档案。

记者了解到,前方指挥部的相关档案资料已经全部移交进馆,后方指挥部及44家成员单位的抗击疫情档案正在整理中,按计划9月1日前全部移交进馆。

省档案馆副馆长欧平说:“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馆的主业之一,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档案接收,如本次抗击疫情档案对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治工作前方指挥部档案材料的接收;二是档案征集,此次,我们迅速行动,周密策划,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征集,在省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现已达到预期目标,征集的种类和数量,堪称历次之最。”

截至目前,纳入抗疫专题档案全宗的接收和征集的档案资料及实物上万件。

全方位收集和全景式再现

据介绍,建立抗击疫情专题档案全宗,与以往相比,所征集到的档案文献、实物更具针对性、时效性和真实性。尤为突出的特点是收集方式新,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宽阔的渠道、更多元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地收集,保证了档案资料的全面和完整,全景式再现了全省人民抗击疫情的成果。

欧平介绍:“在适当时机,我馆将依托收集上来的档案资料举办抗击疫情的专题展览,让每一个展件背后的故事深入人心。”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王毅认为,省档案馆抗疫专题档案全宗的建立,为我们完整地留住了非常时期的辽宁记忆。其价值体现在,抗击疫情档案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抗击疫情档案留存社会记录,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抗击疫情档案提供数据分析,保障科学研究的开展;抗击疫情档案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社会防范意识和群众的健康意识。他说,我省抗击疫情专题档案全宗是国家档案全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承载的是代表着国家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价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