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阳城皮影戏班16年的坚守和传承

辽宁日报 2020年07月29日

本报记者 王卢莎

“那些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皮影戏,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欣慰的是,在凤城市爱阳镇爱阳城村还有着像王桂文这样一群人,他们饱经沧桑,依旧热爱和痴迷着皮影戏。”这是凤城市摄影师栗粟为爱阳城皮影戏班拍摄摄影作品《最后的皮影戏》时的感触。

凤城爱阳城皮影戏班创立于2004年,其成员由居住在凤城市爱阳镇爱阳城村的退休工人和农民组成,平均年龄超过65岁。现如今,前任班主王桂文已经去世,现任班主李永财仍在坚守着这种古老文化的传承。

曾在煤矿工作的李永财爱好文学,他在业余时间创作的小品和表演唱剧本多次获奖。1999年,李永财从煤矿退休,在与邻居老大哥的闲谈中,激发了他对皮影戏的浓厚兴趣。

李永财便召集村里有着共同爱好的村民,从皮影戏的唱腔开始学习研究。后来,有村民提出:“咱们能不能也组织一个皮影戏班,正儿八经地演演。”这时,有人推荐说,村里有个叫王桂文的老人,年轻时跟皮影戏班学过唱戏,不如找他来担任班主。王桂文接受邀请后,爱阳城皮影戏班便正式组建。戏班成员里,除了李永财从煤矿退休,二哥李永贵从镇供销社退休外,其他成员均为地地道道的农民。

刚开始,唱腔不标准,王桂文就根据自己当年学习的记忆,一句句地给大家纠正;没有影卷(剧本),李永财就根据评书和传统民间故事自己改编;没有影人(皮影),他们高价买回一批百年老影人,然后一边用老影人演,一边再模仿老影人自己动手刻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演,像《呼延庆打擂》《薛丁山和樊梨花》《三国演义》《杨家将》等传统剧目,戏班已能完成整场表演。

2006年至2007年,爱阳城皮影戏班的演出进入高峰期,每年能演十几场,从村里一路演到镇里,又演到凤城、丹东、沈阳。

2007年1月,爱阳城皮影戏班被评为“丹东市十大民间艺术社团”;2009年,班主王桂文被确定为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和2017年,李永财和李文华陆续被确定为丹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王桂文因病离世后,李永财被大家推举为新任班主,并开始物色发展新成员。2020年春,受疫情影响,虽然戏班的演出暂停,但排练并未中断……荣誉的背后,一方面让皮影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生机,另一方面,也考验着戏班成员能否做好传承,让这门古老艺术长久地发展下去。

多年来,为了那份执着的传承,爱阳皮影人始终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