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咱都跟李总借光了,以前靠地里那点收入,生活紧紧巴巴,年吃年用都不够。现在田地增收不说,家门口还能打份工。我家15亩地一年收入2万多元,加上打工收入3万多元,老两口在农村生活挺好。”刘发感慨道。
北老爷庙村村部,地砖铺成的广场干净整洁,村部前面一栋褐色的大房子挂着红色牌子——“建平县万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两年前,村里购买了10台农机、3台无人机。“今年村集体收入20万元,能自己造血帮扶贫困户了。”李怀志说。
“咱村共有515户,4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只剩3户,今年将全部脱贫。”村妇女主任黄莉告诉记者。过去,村里是土路,现在水泥路;过去村里没有一分钱,现在农机合作社年年创收。环境改善了,村民舒心了,晚上没事都愿意到广场上跳跳舞。“这样的日子,有奔头!”
走·想
北老爷庙村的变化说明,农民种好地,一样奔小康。
“咱村种出来的小米,颜色好,口感好,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更有竞争力”,李怀志选的谷子品种叫“吨粘一号”,属于小黄米,是东北地区唯一大面积种植的,很受欢迎。另外还有“红谷子”和“黄金苗”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这些谷子加工成小米后风味独特,最高价卖到每斤8元钱,成为当地主要经济来源,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国内外。
谷子地长出“黄金”米,靠的是勤劳。
在李怀志看来,只要农民踏实肯干,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不是问题。他自己刚做杂粮加工的时候,舍不得雇人,体力活都是两口子干,小米要拉到黑龙江卖。后来,生意慢慢做大了,致富了,就想着带村民脱贫奔小康。“种地要赚钱,一靠品种,二靠品牌。品牌靠质量来维护,质量则需要农民的勤劳和对土地的热爱来保证。”李怀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