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线上” 根在“地上”

辽宁日报 2020年07月20日

孙大卫

订单声此起彼伏,快递车往来穿梭,这一幕不仅发生在城市,还有辽宁的田间地头。特别是疫情期间,一些地区村村竖起补光灯,乡乡建起直播间,线上卖农货“火了”。然而,细细算账,却非人人盈利,有的月销万斤,也有的无人问津。

同触一张网,缘何境遇两样?专家称,农产品网销仍需发力供给侧,想做好“线上”,根却在“地上”。

电子商务作为新销售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根网线,打破信息壁垒让供需双方无缝对接,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可将销售半径迅速扩大。同时,还能将小农户连在一起,在销售环节实现规模化,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增强品牌效应。这无疑为农货进城打通了新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干好电商首先要了解其特性。“屏”上阅货,网上反馈,产品如被置于显微镜之下,所有质量细节数倍放大。稍有不慎,不仅将成“一锤子”买卖,还可能带来负面效果,甚至影响线下口碑,可见电商平台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未减反增。

既要一时火更要一直火,构建互联网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劲儿还得使在提质增效上。

标准化是农产品提高品质、打造品牌的基础,规模是控制成本的保障。唯有引导龙头企业以及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让更多农民加入其中,才能形成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才有机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向产业链要效益。

调整农产品结构,要积极利用电商与消费者互动掌握的第一手需求侧信息,实现从“产啥卖啥”到“要啥种啥”的转变。通过市场倒逼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种养、精深加工,提升增值空间。

电商是“皮”,产品是“馅”,守住品质,创新方式才有意义。新经济大潮下,期待更多“辽宁土货”变身“网红尖货”,让数字经济的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