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瑜
提示
崇尚勤俭持家的人日常会有记账的习惯。记账形成的家庭账簿虽不是精确的会计册,但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生活图景和岁月痕迹,不失为细品人生变化和时代变迁的一方富矿。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人如何奔向美好生活,一串串数字怎样反映时代之变,在许德友编著的《账本里的中国》中,你能窥见一斑。
透过小账本窥见大变迁
中国有句俗语,“早起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道出了百姓生活开销的复杂多样,也阐释出当家理财的重要责任。对于多数当家人来说,要精打细算过日子,选用记账来调控柴米油盐的花销无疑是最好的手段,它不仅能够让我们积攒财富、集中力量办大事,还会让人养成量入为出、克勤克俭的习惯。而时过境迁后,再次翻看账本,里面粗细不一的笔迹、详录的物品和变化的数字还能勾起我们对家庭生活的多种回忆。
事实上,写满平日生活收支的家庭账本,不但存录了家庭生活的种种,也刻满了时代发展的经济注脚。以多个家庭账本故事为叙述载体编写的《账本里的中国》一书,试图用一册册家庭账本中“收入与支出”的主要变化,来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民生改善步伐,进而记录国家发展、改革逻辑和政策轨迹。诚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述,“每个人的收支,每个家庭的账本,虽然不是精确的会计册,不是厚重的史书,但它一样很重要,因为它忠实地见证了发生在这片古老东方大地上的生活图景。”
作为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账本里的中国》巧妙地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8个账本故事,带人们直观地通过家庭账本这个载体,回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个人、家庭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该书集结家庭账本中的琐碎记录,不仅呈现了普通人30多年的工资变化、两代人装修买房的对比、生娃养娃的支出增减和农村生活条件变迁等内容,还对账本里涉及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大事小情,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读。在作者的叙述分析之下,账本故事不仅唤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账本里的丁卯算计和规划盘算也引发共鸣、引人深思。
开启见微知著的有益尝试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在《账本里的中国》一书的写作上,作者许德友就运用了这种见微知著的手法,以小见大地书写了几十年来人民生活改善、国家富强昌盛的演变历史。
为了用有限的篇幅生动描绘百姓生活变迁图景,书中呈现了大量账本资料,不仅有不同年龄层次的主人公在不同时代的账本实物照片,还配有生活漫画,带我们回看和真切感受到了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上的极大改变。同时,该书还以“账本故事—时代变迁—改革逻辑”为叙述主线,给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学课。作者以账本里涉及的各种社会现象为案例,对国家经济现象和国家政策进行了透彻分析。从账本里收入的变化讲到分配方式的转变;从装修买房谈到安居大事和学区房;从彩礼清单的变化说起生活水平提高和移风易俗;从二孩的开销增高提及生养成本和教育;从农村账本谈及乡村振兴;从电子账册论起物价和养老制度……专业复杂的经济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开来,不仅让普通人搞懂弄明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历史和在不同的政策方针影响下人们生活的改变,也让人们感悟和思考了国家的改革奋进之路。
在变化之中坚守不变传承
翻阅《账本里的中国》一书,我们会发现,尽管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生活变得日渐富足,精神追求也变得多元起来,但总有人选择通过记账来精打细算过日子,足见人们崇尚勤俭的理念一直未变。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从古至今的家训、家规中,勤俭也一直是高频出现的热词。“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句句话语无一不凸显出勤俭这一优良品质的可贵,也彰显着人们在时代变化之中对优良品德传承的坚守。
家庭账本记录和收存了家庭的日常收支,同时也承载和传递了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作者坦言,创作《账本里的中国》一书就与自己多年坚持记账的习惯有关,记账的本质是节俭的朴实美德和一种生活态度。在书中,作者以多个账本故事传扬和倡导节俭生活风气,特别以“共和国记账第一人”董万春为代表的董家三代人的账本故事,突出阐释了勤俭家风薪火相传的魅力。从昔日担忧柴米油盐的艰苦生活到如今富足幸福的小康之家,董家几代人深知谨行俭用、克勤克俭的意义。尽管如今人们生活变好,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践行节俭持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非凡意义。
记账的生活方式除了反映出人们对勤俭品德的坚守和弘扬,锱铢必较的记账方式也蕴含着崇尚积少成多、艰苦奋斗的人生哲理,这些优秀品质不会因为时代更替而消失。作者通过梳理这些账本故事,更表达了对营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文化氛围和健康文明消费方式的倡导之意,因为日益富裕的美好生活,并不是无本之源,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这些美德的意义,不会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