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等于知识

辽宁日报 2020年07月20日

牛寒婷

前几年,以色列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以他的“简史三部曲”刷新了人们对数字革命和人工智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全世界掀起了鼓吹技术的狂潮,他本人也一度被误认为是技术主义者。可事实上,70后赫拉利几乎不用智能手机,他每日的必修课是打坐和静修。

与赫拉利对待技术欲扬还抑的复杂态度不同,法国哲学家米歇尔·塞尔主动选择做数字和技术的代言人,他的畅销书《拇指一代》把街头巷尾中,地铁公交里,甚至大学课堂上的“低头一族”,亲切地称呼为“拇指女孩”“拇指男孩”,并预言这些“新人类”将带来一个崭新的世界。

塞尔的乐观部分来自于信息共享的现实,知识的唾手可得改变了教学的环境。可是,正像书中访谈里记者对他的提示:信息并不是知识。前者向后者的转化尚需教师这一中介,更何况,是学习能力的养成而非传授知识,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自主阅读和伴随的思考尤其重要,因为只有通过思维训练,我们习得的知识才有可能作用于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与理解。这正应了希腊先哲赫拉克利特的那个说法:博学并不能让一个人拥有智慧。

资讯的获得和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真的意味着知识的汲取吗?塞尔对“新人类”的狂热追捧,是否遗失了一些重要的东西?想要得到答案,不妨打开《拇指一代》,让读书开启你的思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