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志
2019年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海清在颁奖后的发言,道出了中生代女演员的发展受限和职业困境,曾引起不小的舆论关注。时隔一年,一档主推“30+女团”的娱乐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在播出之后迅速引发社交媒体刷屏。“30+”女明星自带的话题热度和她们在节目中可圈可点的表现,使《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同期综艺节目的强势夹击下,抢占了收视率。
“姐姐们”的乘风破浪,使看似面临事业瓶颈的中生代女明星,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娱乐市场中集体突围,掀起波澜。显然,“30+女团”的概念和制作定位具有极强的受众吸引力,而经由节目的反差叙事所制造的戏剧性张力,充分燃起大众娱乐情绪,引爆话题和流量。可以说,《乘风破浪的姐姐》精心搭建了一个复合的反差叙事框架,从形象反差、情节反差和主题反差等层面,全方位支撑节目叙事,制造节目效果,释放情绪感染力。
从最近的微博热搜不难发现,《乘风破浪的姐姐》由人物形象反差所制造的话题,吸引了大批受众的关注。明星形象的颠覆和突破,引发热烈的讨论。伴随节目录制和播出的进行,“姐姐们”的舆论形象、节目形象、现实形象不断形成对照和冲突,借助于形象反差的生成,激发观众强烈的期待。一方面,形象反差会对“姐姐们”的原有形象构成鲜明的补充,使之更加丰富立体,带给观众新鲜感;另一方面,可能会因为超出观众的心理预期,打破观众对“姐姐们”的既定印象,建立起全新的形象定位。比如,张雨绮的舆论形象一贯突出个性上的强势,但是在节目中她的“反差萌”带给观众很多惊喜,也承包了节目的多数笑点,让观众看到她的简单可爱。同样,宁静也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从录制初期她拒绝节目组的要求,以及与选手互动过程中个性的外露,都在不断强化着她既有的舆论形象。通过几次公演,观众逐渐看到她霸气外表之下潜藏的温柔。可见,形象和性格幅度变化越大,反差效果就会越强烈,也越容易激起观众的好奇。
除了通过形象反差吸引受众,情节反差作为《乘风破浪的姐姐》有力的叙事支撑,在节目中制造了诸多悬念,产生许多让观众感到意外的结果。节目通过情节反差促使观众经历情绪上的跌宕起伏,在形成情感落差的同时,增强节目的娱乐效果和观赏性。值得注意的是,女团类综艺节目有着相对固定的情节模式。比如,《青春有你2》和《创造营2020》的选手是以练习生身份参加评级分组,之后通过团队比拼的形式晋级,最终根据大众投票组团出道,成为闪耀的明星。而《乘风破浪的姐姐》采取逆势操作,让明星以练习生身份集体降维参赛,重新接受娱乐市场检验,甚至以相对严苛的评级对其进行能力和价值重估,这样的情节反差为节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第一期节目播出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娱乐效应,甚至拉动了芒果超媒市值。而制作团队通过情节设计和剪辑,对节目叙事节奏进行整体把控,对关键情节点进行周密布局,不断拉伸过程和结果的反差,牵引观众的注意。在公演中,很多被观众看好的团队落败,实力不俗的选手被淘汰,这不仅使成团结果充满了未知,也渲染了情节进展的不确定性。
当然,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制作定位上即可看出,形象反差和情节反差统摄在主题反差之内。“30+女团”所隐含的蝶变和突破等主题,是借助于形象转变和情节反转来呈现“姐姐们”的自我挑战和重新出发。主题反差在节目中有着多重的表现:从个人能力上看,是从不可能到可能的改变;从比赛形式上看,是从个性到共性的融合;从节目情境上看,是从逆境到顺境的扭转。这样的变化过程让“姐姐们”感到惊讶,而这也是观众乐于看到的。比如,自称“小透明”的吴昕曾因为和队友实力差距太大,在排练过程中情绪崩溃。但面对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她没有松懈,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比赛。在第二场公演中,吴昕的表现让选手和观众感到惊艳。采访中她认为,这个节目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大家都在飞速地进步。由此可见,主题反差所映射出的蝶变光芒,确实使节目中的“姐姐们”挣脱了年龄和自我的束缚,敢于接受挑战,实现突破。但是,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热度持续蹿升的势头下,节目反差叙事产生的社会舆论,极有可能演变成媒体和大众对明星私生活的过度窥探,从而忽略节目根本性的主题——对女性力量和女性之美的关注。
就这一层面而言,反差叙事确实能够帮助节目呈现多元化的女性魅力,凸显女性成长的励志主题。但就叙事表达和价值导向来看,《乘风破浪的姐姐》亟须进一步厘清节目的价值标准。一方面,节目对“30+女团”的定义和评判,依然是以娱乐市场的主流标准为主导。另一方面,节目对“姐姐们”的表现过于强调“帅”“炸”“飒”,未能深入挖掘多元的女性之美。相较之下,东方卫视制作的综艺《妈妈咪呀》已播出七季,节目聚焦普通妈妈们的生活,也正是透过她们平凡中的伟大,给予观众感动和震撼。虽然两者的定位和制作有所差别,但面对同一主题,还是应该更多地以温度和深度观照节目叙事,坚实其内核。
(作者系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