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策的“真金白银”惠及市场主体

——上半年我国千方百计帮中小微企业逆境突围
辽宁日报 2020年07月13日

2020年上半年,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无疑“难”字当头。面对疫情带来的开工延迟、资金紧张、需求萎缩等重重压力,企业如何解困局、育新机?

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看到,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正为市场主体雪中送炭,企业自身也在奋力突围、寻找破题之路。

“难”字当头,也可觅得机遇

7月的泉州,持续高温。

“市场总是万千变化,今年却始料未及。”回忆疫情带来的困境,在商海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洪建库,似乎仍能感觉到当时的寒意。

他带领的七彩狐泳装集团,此前连续20多年实现出口增长,但今年上半年,却遭遇外贸订单急剧下滑。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洪建库急切地寻求出路。他发现,疫情下瑜伽服等室内运动产品需求明显增加,于是走了延伸产品品类的路子。随之而来的,是订单大幅增长、销售额整体回升。

“疫情给企业关上了‘一扇门’,又打开了‘几扇窗’。”洪建库说,“我们正在新建一个5万平方米的厂房,为下一步市场复苏、多元化发展做准备。”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在广西柳州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挂着的这条横幅,不仅代表品牌理念,也是这家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法宝”。

从口罩到智能移动测温车、无人消毒车,再到火遍朋友圈的“地摊车”……上汽通用五菱迅速推出顺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在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自4月以来连续三个月实现汽车销量同比快速增长。

倒逼转型,才能转危为安

尽管疫情给企业普遍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企业家坦言,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疫情只是更加剧了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

浙江余姚市兰山电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孝良深有感慨地说:“不加速创新,不经历转型阵痛,企业永远不能胜出。”

年初订单明显萎缩让他感到了“压力山大”。但他很快发现,不是电机没有“出路”,而是产品没有“对路”。

在中信银行低息资金支持下,兰山电机“咬牙”加大研发投入。及时推出的迭代产品,很快得到市场认可。

鲁孝良告诉记者,前6个月公司销售产值同比增加20%。预计下半年随着市场需求逐渐复苏,营业收入还可稳步上升。

不少企业表示,疫情加速了行业洗牌,使得产业更快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微企业必须倒逼自身转型,才能转危为安。

在外需不振、全行业销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通客车上半年海外出口客车2158台,同比增长高达一倍多。

中通客车董事长孙庆民分析:“疫情发生后,我们很快转变营销和服务方式。但企业‘稳’的根本,是长期以来坚持创新驱动,针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发过硬产品,站稳了细分市场。”

“放水养鱼”,助力企业突围

在努力寻求破题之道的,不只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一些地方创新招数“放水养鱼”,千方百计帮企业突围。

几个月前,江苏一品御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度遭遇回款难题,资金压力巨大,银行又提出收回贷款。

所幸在当地银保监局协调下,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加上缓缴社保、减免税费等一系列支持,企业转危为安。珠宝成品销售额同比竟有所提升,新开业的珠宝定制店也经营良好。

一系列保障市场主体的政策“组合拳”,为缓解企业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4%。

二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比一季度回升3.5个点,企业资金、用工状况等均有所改善,信心逐步恢复。第三方支付机构拉卡拉的统计也表明,全国小微商户二季度交易笔数环比增长86.9%,回暖明显。

不过,经济全面恢复需要时间,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仍面临复杂严峻局面。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6月下旬对2507家中小微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由于抗风险能力差,资金支持仍是中小微企业最大诉求,市场需求不足则是疫后恢复的最大挑战。

专家建议,下半年还需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确保“真金白银”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特别要增强金融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同时要通过稳投资、扩大消费等给市场“添把火”,让企业渡过难关,赢得未来。

记者 姜 琳 吴 雨

秦 宏 阳 建 王 建

据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