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乡村学校作用 涵养乡土文化生态

辽宁日报 2020年07月07日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晔在《中国教育报》撰文认为,作为乡村社区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和乡村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乡村学校,要承担起乡土文化功能,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的功能。这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乡村学校,不仅是地理空间意义上“在”乡村的学校,更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是”乡村和“为”乡村的学校,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现实基础。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乡村学校“是”乡村和“为”乡村的学校,这是以其具有乡土性内涵和承担乡土文化功能为显著特征的,也是乡村学校文化独特性的表达。乡村学校理应承载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功能。一方面,乡村学校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培育乡村少年的乡土人文性,从而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打好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乡村学校作为沟通外来文化与乡土文化的桥梁,可以发挥文化的辐射与引领功能,促进乡土文化的变革,推陈出新。

对乡村学校来说,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对乡土文化加以筛选改造、挖掘利用,才能实现其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功能。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乡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走进田间地头,来到乡村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体验乡村社会文化生活,学习乡土文化和生活技能,等等。

开发校本乡土课程。乡村学校可以对优秀的乡土文化资源加以挖掘、筛选、整理,开发出校本乡土课程。例如,依托其环境优美的自然资源开发乡土自然课程、地理课程,依托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开发乡土生物课程、科学课程,依托生动活泼的人文资源开发乡土历史课程、人文课程,等等。

编写乡土文化教材。乡土文化教材是对国家教材的补充,编写乡土文化教材能消除学生与书本知识的距离感,培养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乡村学校可以挖掘整理乡土文化资源来编写乡土文化教材。例如,乡村学校可以依托乡村的民俗民风、特色方言等编写乡土语文教材,让学生感受乡村文化的丰厚底蕴与独特魅力,等等。

为乡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国家和地方教育决策机构与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乡村学校的乡土文化功能及其实现,动用教育政策工具,为乡村学校的乡土文化功能顺利实现“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