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货进城

辽宁日报 2020年07月07日

徐宏艳正在大棚里直播。

黄土梁子村的香菇价格今后还得往上涨。

朝阳市纪委的干部在为桃树挂认养牌。

消费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的重要方式。

年初以来,我省积极落实《辽宁省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线下,举办“第一书记”年货大集和首届消费扶贫年货节等活动,利用政府资源为贫困户带货。线上,在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开展战“疫”助农活动,助力辽宁农产品顺利“出村”。

特别是疫情期间,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多措并举,狠抓电商精准扶贫、拓展特色农产品网销渠道,推动电子商务成为脱贫攻坚新引擎。今年1月至4月,我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0.8亿元,同比增长92.3%。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县级电商仓储物流中心128个、电商服务中心4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超过2万家。

电商下乡,山货进城。

人物

李春军

地点

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

水蜜桃有了“保护人”

“雨这么大,大伙儿还能上山来认养桃树吗?”6月10日,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的桃林前,村党支部书记、春军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春军,看着从早上就一直未停的雨,拿起电话。听到电话那头朝阳市纪委驻乡副书记王程的肯定回答,李春军放下心来。

唐杖子村的果树种植量占全乡总量的50%,“柏山牌”水蜜桃全国有名,曾获昆明世博会铜奖。为了巩固全乡脱贫攻坚成果,今年,在市纪委监委的积极协调下,在原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唐杖子村又新建了500亩扶贫果园。

原本,乡里准备在桃花盛开的时候举办桃花节,广邀客商,达成销售合同。然而,受疫情影响,桃花节不但搁浅,一些既有订单也被取消。收获季节的销售隐患隐约可见,全乡上下为此十分忧心。

北四家子乡的烦恼,让负责包乡帮扶工作的朝阳市纪委监委干部急在心上。经过调研、分析,他们提出“爱心认购”扶贫模式,发动党员干部认购“扶贫桃树”,由合作社负责桃树的日常护理,待桃子成熟时,由认领人对“自己桃树”上的果实进行摘取认购。

该活动一经发起,就得到了市纪委监委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短短几天内,230名党员干部、工作人员就认购了桃林10亩,桃树600余棵。刚才,李春军和王程的通话,就是沟通双方在果园现场签约的事。

“这下,我们再也不愁销售了。”聊起纪委干部认养果树的事,李春军话头刹不住,“他们不但自己来助贫,还将爱心认养的消息,广做宣传,为果园带来更多‘保护人’。如今,咱果园1/3的桃树,有了城里亲戚。”

说来也巧,办理认养手续的车队刚刚上山,雨就停了。果园前,朝阳市纪委党委办公室主任张怀宇和李春军这边刚签下《桃树认领代养协议书》,人们就急着把写有自己名牌的认养证挂在相中的桃树上,并相约,“要经常来看看。”

“果树认养之举,不但为乡里解决了果实成熟期的销售难题,还带动了北四家子乡村旅游业和庭院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得到有效的推动。”乡党委书记崔宪满笑着说,“不但果子不愁销,连村民自家的土特产也不愁销了。巩固脱贫成果,实打实。”

人物

董庆吉

地点

盖州市暖泉乡义尔岭董店村

有了订单 种养心安

6月9日,凌晨4时许,天蒙蒙亮,盖州市暖泉乡义尔岭董店村的董庆吉就赶往自己家的地给苹果套袋了。一共就三亩多地,自己干虽然累,却多少能省点儿工钱。

进家门时已快9时,董庆吉没急着吃饭,而是开始为院里30多只大骨鸡崽儿准备早饭。“头回养大骨鸡,没啥经验,但好在村里帮订购了鸡崽儿和饲料,又做了培训。”董庆吉边干边说。

董庆吉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和妻子都患重病,干不了活。往年家里只有几亩玉米地,收入微薄。去年村里帮着种果树,今年又送来了大骨鸡崽儿,这才让董庆吉看到了希望。

以前咋不想着干点儿啥?“一来没本钱,二来怕赔。”董庆吉答得实在,“这回好了,村里杨书记给拉来了订单,还送来鸡崽儿、树苗,不管是地里种的还是家里养的,订单都包了,而且价格不低,俺心里有底,准备甩开膀子干了。”董庆吉嘴里的杨书记是义尔岭董店村的扶贫“第一书记”杨建浩。

疫情期间,交通受阻,不少地区农产品滞销,这让本就保守的贫困户更加束缚了手脚,担心忙活一年,到时卖不上价,变成瞎折腾。眼看春耕在即,可不能让脱贫的脚步被疫情耽误了。杨建浩反复翻看“电话簿”,想通过自己的朋友圈拉几笔大单,打消大伙的顾虑。

“一说是为了帮扶贫困户脱贫,企业家都挺乐意。但是咱们也不能搞‘硬性摊派’,最好是符合市场真实需求,让订单长久往来。”想到这儿,杨建浩开始详细计划。企业家的需求无非是福利、礼品、原料,因此包装、品牌很重要。最终,“营口有礼脱贫攻坚系列礼盒”问世。暖泉乡已成规模的庭院肉食鸡、生态鸡蛋、大红袍李子、苹果等农产品进入了首批扶贫公益活动产品目录。“目前,我们已经联系了辽宁嘉润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地利生鲜集团、融创中国沈阳公司等七八家企业,首批订单总金额约百万元,平均每家企业十几万元的订单合同已经拟好,就等着到时候去贫困户家收货了。”杨建浩说话时露出甜甜的微笑。

人物

徐宏艳

地点

西丰县天德镇天来村

樱桃“触网”

“我们这里昼夜温差大,樱桃口感独特,生长全程只施农家肥,卖得贵是因为物有所值……”

6月5日下午,西丰县天德镇天来村的樱桃大棚里,32岁的徐宏艳以樱桃树为背景,在直播平台上热情介绍着本村的樱桃,调皮的儿子则不时探过头来看看妈妈的手机屏幕。

往年,观光采摘是天来村樱桃的主要销售模式,而且从不愁卖。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少,天来村“被逼”走上电商销售的新路。

去年,徐宏艳还是基地里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今年,她和7个小姐妹已变身成电商销售员,把过去的线下销售转化为线上销售。

“开始也是什么都不会,就上网看别人怎么介绍产品,怎么给别人看果、采果和装果,以及怎么回答顾客问题。”徐宏艳说,出镜时偶尔还需给自己化个淡妆。

“疫情暴发后,我们主动降低棚温延缓樱桃成熟,把熟果上市期从往年的清明节拉到五一后。”天来村党支部书记付宝库说。

从顾客盈门到人不上门,樱桃保鲜期有限,最关键的是村里8栋樱桃大棚还是扶贫产业项目,关联着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456户3044人,卖好樱桃才能保障贫困户收益不减少。

西丰县相关部门还从外地请来网红歌手,在天来村开展直播带货销售。现场,徐宏艳等人看得如痴如醉,“原来网上卖货有那么多说道。”

过去,徐宏艳靠微信朋友圈卖樱桃,毕竟圈子有限,客户多是过去来采摘的回头客,辐射范围一般就是西丰县、开原市和吉林辽源、四平等地。她说:“直播卖货后,我们的樱桃卖到了全国各地,最远我出过海南、新疆的单。”

广阔的网络为徐宏艳等村民打开了新世界,除卖得远外,销售期也明显缩短。去年,天来村的樱桃采摘期持续50余天,今年虽遇疫情,但线上销售后只用30多天就接近尾声。

天来村靠发展果树种植,从一个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村美、民富的示范村,发展果树面积已达8100亩,水果成熟期覆盖一年四季,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有了产业,村里返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年轻人,代表着活力和希望,以后,我们村还要发展旅游业,大家的生活会更上一层楼。”徐宏艳感慨。

人物

杨淑华

地点

绥中县加碑岩乡黄土梁子村

香菇“瘦”了,身价涨了

6月13日,越野车在连绵不断的大山里穿行了40多分钟后,到达了位于绥中县西北山区的加碑岩乡黄土梁子村。三面环山,一片坡地,7栋黑色大棚在苍郁的绿色中格外显眼。

这就是黄土梁子村扶贫香菇种植基地。位于燕山余脉的黄土梁子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山梨野果,几亩薄田,靠天吃饭,全村295户113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7户437人,曾是加碑岩乡的8个省级贫困村之一。

地远特色丰。2019年底,经过农业专家反复论证、村民集体讨论后,黄土梁子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无污染优势,投入扶贫资金150万元,流转土地30亩,建起了长110米、宽12米的7栋现代化香菇大棚,启动了香菇种植项目。

村民用柞树等废弃杂木粉碎后制成菌棒,再进行真空包装、熏蒸后注入香菇菌,码在大棚里,40天后,黢黑的菌棒上便冒出了一朵朵、一簇簇胖乎乎的香菇。

“致富伞”刚刚撑起,疫情突袭。眼见每天采下的1.5万公斤香菇堆在库房里,几天就变了颜色,村书记马少华和不少村民着急上火,嘴上都长出了一串串小“蘑菇”。求援电话打到乡党委书记刘树来那儿,刘树来立刻联系了县城的7家连锁超市,每天销售5000公斤,又与帮扶合作单位——现代农业产业园“七彩绥中”沟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终于使黄土梁子村的香菇项目渡过了危机。

5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淑华告诉记者,每天早晚两次,她在这里采摘香菇,既不耽误地里的农活,又能每年收入2万元,“到年底铁定脱贫了。”

“光香菇项目每年就可为我们村增加收入15万元以上,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叠加覆盖。现在,我们又平整了17亩坡地,准备再建6栋大棚。我们还吸取今年初的教训,正在与浙江商会洽谈进行香菇深加工,制作干品并开始注册商标,到时候价格还得往上涨呢。”村书记马少华满脸兴奋。

行·思

XING

SI

搭把手也要架座桥

疫情突袭,令不少农产品滞留村中、销路不畅。农产品不比其他,若不能及时销售,就只能烂在地上。盼了一年的贫困户,眼看汗水变“憾水”,不少人着急上火嘴上都长出了“小蘑菇”。

关键时刻,政府部门多管齐下、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扶贫订单从四方飞来,汇聚成对冲疫情影响的最强暖流,让贫困户吃了定心丸。

但此时也有人不禁担忧,订单因“爱心”而来,疫情过后咋办?脱贫并非“一时”,更需“一世”,如何借力特殊时期的“搭把手”,建起农产品与消费者互动往来的桥,更加值得关注。

建模式,让供销接上头。贫困村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畅,互联网平台缩短了产品与市场的距离,电商带货受到各地热捧。在西丰,剪枝的手拿起镜头,把樱桃市场从周边扩至全国;在朝阳,扶贫干部为散户操刀,让“团团小集”成为多家直销平台大V。但采访中记者发现,电商也非万能灵药,有的月销万斤,成为爆款,有的却少人光顾,成交量惨淡。其实“触网”只是销售的第一步。产品质量过硬、包装结实、运输及时、售后服务细致贴心,才能让网店长红。

树品牌,让“锤子”永远敲不完。大额订单在消费扶贫中屡见不鲜。不少企业家以“承包”等形式,消除贫困户种养的后顾之忧。这种“扶上马还送一程”的帮扶方式让不少贫困户看见了希望,有了“第一桶金”。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助力当地形成种养规模,建立地区品牌,才能让脱贫更有保障。盖州市暖泉乡建立“营口有礼”系列扶贫品牌,设计统一包装、标识,将产品逐步推向周边乃至全省。

长本事,让人才本地就能找到。消费扶贫,也需扶志、扶智。贫困户缺乏对市场的了解,观念也相对保守。在帮助其销售的过程中,扶贫干部应注意引导他们敢于独自走进市场,找准定位。通过全程参与,培养当地干部和群众的销售能力,实现离开“拐棍儿”后的自立自强。